第136章 生枝节「八」(1 / 3)

贞观云记 锐立 5051 字 2022-11-30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色已进入昏暝,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转成深紫色,就像是凝固的血浆,然后没入黑幕,星星亮了起来,新月也慢慢升起……

李智云神色恍惚的坐在花园的一角,愣愣地望着天际,直到一个身影遮蔽住他的眼光——是个干瘦的小老头。

因为很瘦,所以他的颧骨很高,两鬓斑白,头发梳整的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一双眼睛出奇的大,眼窝却很深,深褐色的眼眸里,满是严厉的目光,脸上布满皱纹,看上去就像是老树皮般粗糙,三缕灰白色的胡须,显出饱经沧桑的样子。

“我等了你一整天。”老人的声音洪亮,与他瘦弱的身形不相符。

“你是?”李智云满脸的疑惑,站在他身边的韩世泽则躬身施礼道:“李师好!”

然后马上给李智云介绍道:“这位是尚书右丞李纲,以前经常在国子监讲学。”

“你是李纲?”李智云想起来了,杨广给自己派来的老师。

“正是我老夫,不过你应该叫先生吧?”李纲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异,活到这把年纪,还第一次见到敢直呼自己名字的学生。

“这个不着急,”李智云早就想好怎么对付他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答案让我满意,我就拜你为师,否则你就在我家里住下好了,反正也不缺你一口吃的。”

“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不用问的,”李纲笑了,“你也看到了,老夫很瘦,吃的实在是不多。”

“有意思的老头。”李智云也跟着笑了。

这是两人第一次的交锋,他明确告诉对方,我不想跟你学,如果想要我跟你学,你必须拿出真本事来。而对方则告诉他,其实老夫也不想教你。

“李纲,不是我失礼,因为我知道你的骨头是足够硬,但你的才学却是不值一提,而且脾气还不好。”李智云笑着说,这不是他瞎说的,这位太子杀手,一生教废了三位太子,想必才学真的有限。

李纲眉毛一挑,淡淡地说道:“你要这么说的话,老夫倒是想知道,你想问老夫什么了。”

“不难,秦因何而亡?”李智云问道。

李纲眯起眼睛,打量了他一会儿,才轻松的说道:“天下人皆知,秦亡于暴政。”

“韩世泽你去通知帐房,每月给李先生十贯钱,张公瑾,你去通知伙房,家中一日三餐,都要送到李先生的房间里。”李智云淡淡地吩咐道。

“是!”韩世泽、张公瑾遵命离开。

李智云见左右无人了,才说道:“李纲,如果你没什么别的可说了,我就告辞了。”

“小子,你其实想问的是这大隋会因何而亡,对不对?”

李智云停住脚步。

“从三家分晋,到始皇帝一统天下,仅仅有两百多年的战乱,即使从东周列国开始算,这天下也不过乱了五百年的时间。结果却是秦虽一统六国,但两世而亡,可是若从董卓乱政,到现如今也已经近五百年了,你想知道隋会不会重蹈秦的覆辙,老夫猜的可对?”

李智云转过身看着他。

“你的想法不错,其实当下与秦时何其相似?秦朝以商君之策,奖励耕战,将秦国打造成一个强国,继而平定六国,”

“大隋也一样,只不过建立关陇为本的是宇文泰和宇文邕,杨家不过是承接他们的遗泽,这套以关陇贵族为核心的方法确实不错,也让关陇势力最终一统天下,但大隋也面临和秦朝同样的问题。”

“当初六国遗民因为不满秦法严酷而起兵,现在北齐,南陈的子民也同样心怀旧国,加上皇帝现在滥用民力,强征掠取,穷奢极欲,民怨已经沸腾,此等情况与秦末何其相似?”

李智云拱手为礼道:“先生可有良方?”

李纲轻轻地摇头,“皇帝一句逆耳忠言都听不进去,纵然有良方,又有何用?”

“那李智云欲以一己之力,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先生可愿意助我?”

李纲眨眨眼睛,不解的问道:“你小小年纪如何生出这等想法?”

李智云叹道:“总要试试的,不然心里难安。”

李纲伸手向上一指,冷笑道:“皇帝日渐暴戾,朝堂满是奸佞,你在这时候站在皇帝身边,可知日后会落得个什么样名声?”

李智云呵呵轻笑,道:“先生当年为宇文宪收尸,可是为了名声?”

“那怎么能一样?如今国事日非、民生时艰,皇帝仍旧穷兵黩武,天下大乱的局势一触即发,大丈夫当留有用之身,以待天时。”

“先生可想过突厥二十万狼骑南下之日,若没有王庭抵抗,这中原百姓将之如何?”李智云淡淡地说了一句,接着不再理会李纲,转身离开——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纲将复杂的目光投在这个小小的身影之上,他真的只是个六岁的孩子吗?他能做什么事情,拯救这大隋王朝?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两句说得真不错。

李智云牵挂大姐李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