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生枝节「三」(1 / 2)

贞观云记 锐立 2653 字 2022-11-3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好东西,这弓弦绝对是好东西。

李智云走在离开皇宫的路上,不停的抹着眼泪……

据杨广说这是张定和以前进贡给他的,连带弓上的只有五根,说是用蛟筋揉制的,可以承受六担弓力,后来张定和战死沙场之后,杨广就没了射猎的心思,这弓也就再没有用过。

具体什么材质,李智云还真看不出来,不过确实轻柔又坚韧,效果不会比后世的复合材料差,但这并不是让他抹眼泪的原因,让他情难自禁的是,杨广盘腿坐在两仪殿内,给他拆弓弦的样子……

李智云没有想到杨广会亲自动手,因为怕弓弦骤然松开,会弹伤自己,杨广还让他躲得远远的,他也没有想到,被历史诟病文不成、武不就的杨广,拆起弓弦来如此的熟练,一边拆,还一边给自己耐心讲解,他更没有想到自己拿着弓弦离开时,杨广会站在两仪殿的前面,久久的注视自己的背影……

这些就让他泪流满面。

上一世的时候,看过别人的父亲给孩子做玩具的样子,那一幕曾让他羡慕不已,而杨广刚刚的所做所为,像极了他记忆中的父亲应该有的样子……

高句丽吗?不就是高句丽吗?何须百万大军?如果火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领一万左卫率就可以灭了这个弹丸小国。

可历史怎么办?历史的进程中,隋末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摧毁了所有的一切……

历史中,北齐子民遗留下的怨念,南陈民众的不满,世家豪门的贪婪,勋贵士族的背叛,还有贫民百姓的求生欲望,以及征高句丽带来的矛盾激化……组成了一道不可抗拒的巨澜,将腐朽的隋王朝吞没,也将这片土地冲洗的干干净净。

这场灾难无疑是毁灭性的,整个华夏从近五千万户的子民,到贞观初年的两万户……世家豪门中,除了拥护李阀的窦、韦、杨、陈之外,全部在这浪潮中元气大伤,再经过玄武门之变的清洗,世家豪门就变得从未有过的衰弱,根本无力左右朝局。

勋贵士族们更是完全的更新换代,连京兆苏家的苏威,这样的政坛长青树,都退出了舞台,北齐子民,南陈民众都更是被这大潮汐浣洗的成了沙粒……

李智云知道,李二所以伟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占据了这次大清洗之后的红利,因为一切阻力都不存在了,他可以随心所欲的打造自己的盛世。

但是自己现在要帮杨广的话,就要阻止这道狂澜的到来,这谈何容易?无数的矛盾潜藏在这个表面上风平浪静的王朝之中,随时会激化。

隋末的处处烽火背后,都是一个个世家豪门的背后支持,窦建德的山东权贵,王世充的河南世家,萧铣的江南士族,李渊的关陇豪门……他们现在处心积虑的隐藏实力,只等着天下大乱的时刻到来,

另一边手掌权力的勋贵,只顾自己升官发财的美梦,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再加上流行北方的大疫病,以及连续不断的水灾、旱灾……

自己真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吗?不行的,我做不到的。即便是自己解决了激化所有矛盾的征高句丽,这些矛盾依然存在,终将会被别的事情引爆出来,也许突厥南侵,也许是山东、河南的大水……

更何况自己现在太小了,在朝堂上无法与那些老油条们对抗,单单是裴蕴,虞世基,这两大奸贼,自己就拿他们没有办法。

因为根本不能动他们,他们表面上是江南士族,其实是代表着杨广利益的团体,自己只要动他们,就会站到杨广的对立面,杨广虽然宠爱自己,但这是因为自己的势力,还没有影响到朝堂,一旦触及到杨广统治的核心利益,他会怎么做就难说了……等这份信任和宠爱没有了,自己的死期也就到了。

所以自己只能看着,但这太煎熬了……

走出了皇宫,裴行俨就带人迎上来,向李智云汇报,虽然将市面上的硝石都买下来了,但离他要求的百斤还差很多,而且马车在皇城门口,就被拦下了,原因是硝石硫磺这种引火的材料,不准进入。

不够怎么办?李智云目光落在了太医署上面,直接就带人闯进去。

巢元方不在,他的徒弟张敬也不在,倒是另一位太医何尚道,在给一个穿着绿袍的官员诊脉,见到李智云进来,立时站起来行礼。

李智云的目光却不由自主的被这个绿袍官员吸引,不为别的,只是他身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

这人年约四十左右,生得方面大耳,却眉眼清秀,嘴边三缕长髯尽显儒雅之色,而他身形高壮威武,眼光更是锐如鹰隼,此刻傲然卓立,即便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也闲逸如常,脸带微笑,没有一丝局促不安之色,让人觉得气度非凡。

“佛子,这位是你父亲的属下,尚辇局直长李药师。”何尚道给双方介绍,“李老弟!还不赶快见过佛子。”

“李药师见过佛子。”那位中年官员拱手道。

李药师?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李智云点了点头,问道:“巢太医不在吗?”

“巢老去后宫给三皇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