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影响(上)(1 / 2)

秦皇 纪鸿 2838 字 2022-11-29

“真刚,你这是在威胁本公子吗?”

真刚的小心思。

扶苏心里跟个明镜似的,清楚的很。

看起来是针对芈洵,林渊两人。

实际上,就是冲着他来的。

嘴上没有提及扶苏的任何事情,字里行间却都有扶苏的影子。

这是在给扶苏挖坑!

扶苏是什么人?

大秦皇长公子,始皇嫡长子。

那么,他的母族呢?

不正是昌平君芈启一脉吗?

昌平君芈启的嫡长女芈华是扶苏的生母,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哪怕,始皇帝嬴政禁止朝堂,民间,江湖上议论昌平君。

想让这种血缘关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全扶苏。

然而,真的就能淡化吗?

显然是不能的。

昌平君芈启的叛秦,影响之深远,死伤之惨重,最后却是由数十上百万户两国子民买单。

哪怕是始皇动用人口迁徙的手段,置换原山东六国的遗民,再将老秦子弟迁徙至原楚国的境内,实行同化政策。

也难以淡化昌平君带来的影响。

商君所制定的法,让大秦强大起来,为大秦一统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然而,随着大秦一统天下,有些法规制度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比如,为战而生愚民,疲民政策,将大秦所有子民凝聚成一股力量,成为扫平六国的关键制度。

在六国灭亡,大秦失去了竞争对手后,这样的制度,已经让老秦子民,不,大秦疆域上所有的百姓不堪重负,到了崩溃的边缘。

制度的缺陷,已经开始显现。

将近三千万的老百姓,能够写出自己名字者不足千分之一二。

可想而知,识字率之低,文化的低下程度,难以想象。

没有什么文化的老百姓?

懂什么大道理?

自然容易被人蛊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从秦末乱世,陈胜吴广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

天下响应者,多如繁星。

再如那沛县的刘季,凭借一手好口才,不要脸的性格,成为最终的赢家。

以上种种,其实都在证实了一个事实。

愚民,疲民的政策已经过时了。

试点改革势在必行。

扶苏很清楚,当下的大秦,想要推动改革,有多么的困难。

尤其是当下的大秦,绝大多数舆论权柄都掌握在诸子百家,以及勋贵士族手中。

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难度。

只有在苦寒的北地率先完成改革,并作出成绩,才能说动朝堂上绝大多数勋贵士族参与进来,同意改革。

还有,需要进一步回收舆论的权柄。

舆论的权柄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是诸子百家的手中,更不适合掌握在勋贵士族的手中。

舆论的威力,比起刀兵更为凶险。

杀伤力也更为强大!

那是真的杀人不见血,却可以轻易让你失去一切,包括生命。

此刻,真刚都敢毫不避讳的拿昌平君芈启来说事儿。

也从侧面证实。

关于扶苏与昌平君的关系正在发酵。

有人动用了舆论的权柄。

至于是谁?

除了赵高,还能有谁?

林渊,芈洵的出现。

可能不是巧合,而是经过有心人的引导。

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被有心人利用了。

作为穿越者的扶苏,他对一切都保持怀疑态度。

纪鸿从来就不相信所谓的巧合。

所有的巧合,都是经过人为设计的局。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这一切。

从而不被所谓的亲情,道德束缚。

后世网文中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只要他没有道德,就没有道德可以绑架他。

更不存在有人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指指点点。

真刚的这坑,挖的很有意思。

如果选择帮助芈洵等人,意味着承认自己也是昌平君芈启一脉的余党。

这件事情,一旦传扬出去。

或者,传入始皇帝嬴政的耳中。

必然会掀起一场政治风暴。

扶苏承担不起这样的因果。

他是大秦始皇帝嬴政的嫡长子,大秦帝国的皇长公子,肩上担负着始皇的厚望,大秦数千万子民的殷切期待。

所以,扶苏也绝对不可能在这方面犯糊涂。

更不可能为了昌平君芈启一脉的余党,站在老秦子弟的对立面。

否则,他如何对得起因为昌平君的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