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去邪养真(3 / 3)

浊,脓血之物,填塞腔内,腐化粪尿,藏在肚肠,血精气元为之熏染,故现种种杂味,人肉身中,杂色诸物,亦驳杂而化,非本元色。

众修持者,稍有修为,即得精纯元气,可以长久不食,乃至厌弃烟火世味,日餐元气,而得养命,命精聚时,神性自明,性命之事,不有二也;如是上妙修为,趋先天矣,未登玉阶,不能窥之,服气养命,非所难也,食欲之关,亦非难事,乃至身内诸邪,睡魔寐性,皆可磨灭,而于爱欲,淫乐之事,诸修士亦难堪破,何以故也,盖因此事涉众生轮转根本也,若破此事,生死可破,此关不过,轮回难免。

世间之淫有二种,一者邪,一者不邪,染情之人,所生爱欲,作为之行,在乎人理,人德所容,是为不邪,邪劣淫行,损伤人德天理,是故为邪,二者皆为淫也,若二种皆不生,即是清净心,即名梵行,譬如梵世界,无男女别,但有身耳;譬如诸仙,诸仙体化身,岂有肉身男女根器之别?以诸仙无淫性故,以诸仙超越生死故,说仙无男女,所化相者,为化众生故而,譬如神魂灵体,虽现形色,岂有男女哉?系缘男女而已,从彼而出,而非彼者,是名蜕变。

众短智者臆猜遐想而生邪见知识,传说者不辨真伪,邪说流布,在所难免,如是邪见流传,祸害众人知见,使人正善之信,益趋衰薄,况后世邪心修持者必不能得正修行,是故世人于正修行路,信心益减;譬如菩提道中居士戒与出家戒,金丹道中有有为戒与无为戒,乃至各个教中种种戒律,如是律仪,即是修行之标,可以指路,众人量力持戒,量力修持,得证何等,即听天命。

颂:

后世修行者,虽有得证者,然而不得果,智慧不发明,

不知所以然,当反思前过,必有缺德处,障碍不能行,

种种诸戒律,可曾付实行?若戒行有缺,所得皆幻梦,

若不持戒者,譬如无师人,若非大行者,必不证道情。

颂:

仙师若传法,必传于戒事,学法不奉戒,如捞水中月,

如来般涅槃,付戒为法师,修法不持戒,譬如月有缺,

非世无良师,学人德甚缺,劣根性深重,贤圣呼奈何,

天利而不害,圣为而不争,诸修圣法者,可曾将圣学?

颂:

贪爱不舍者,为爱此身也,身触意生思,如是名身见,

众多修行人,谁是离身者?因不离身智,慧量即有边,

以有边智慧,运身相执念,如是有边际,如何证无限,

若不立大德,谁肯舍欲染,欲解自私缘,还需从头看。

颂:

执恋于身见,食淫二欲牵,动摇于精神,劣性障返还,

若人心无邪,性命自归元,形神俱妙事,诚易不为难,

无邪复无邪,斯谁入此界,非不知世间,百花丛无染,

江风吹云过,雨打清波乱,水舞飞霰落,天际又一帆。

丙申年七月廿三说去邪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