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挡驾(1 / 2)

朱政煊没有夸张,他的确是实事求是。

朱元璋就是如那六颗子一般的定海神针,虎虽老,但是威犹在。

若是有哪个宵小之辈敢趁朱政煊不在而有非分之想,那他们首先得过朱元璋这一关。

到那时,朱元璋只要现身就能震慑住一大批人。

正如那棋局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杀掉朱元璋,他们满盘皆输,杀掉朱元璋一样也没有赢的可能。

何况这京城里还有诸如汤和、徐达一类的老家伙,他们的能量也是不容小觑。

蓝玉呢?蓝玉早就被调到大西北了,没个重量级的人物似乎镇不住关西七卫的余部。

这就是京城虽然暗流涌动,但是却始终保持这表面平静的原因。

当然了,对于京城里的这些暗流,朱元璋是不知道的。他是一个极有智慧的老人,他若管多了问多了,那势必会降低自己孙儿的威信。

况且……还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忌,这就是分寸。

哪怕是父子,哪怕是再恩爱的扶起,哪怕是亲兄弟也一定要有分寸。

很快,已经是午饭时分。

“太上皇,皇上,午膳已经准备好了,是送到这来吃还是回去。”小太监低眉顺眼地说道

朱元璋因为得到了朱政煊许诺,心情还算不错“政煊,今日这阳光甚好,不如你就陪爷爷在这院子里吃吧。”

朱政煊笑道“爷爷,孙儿着实想不到您竟然还有如此雅兴。人只要心不老,人就永远不会老。”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小子啊,是在笑你爷爷我人老心不老吗?嗨,不行了,不行了,还是已经老了。”

很多老人就是如此,特别是孤独的老人,他们看不到春天的花朵,看不到夏天的郁郁葱葱,看不到秋天的累累果实,看不到冬日里的皑皑白雪。

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是灰白色的,是没有生气的如骨灰一边的灰白色。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老了。心老,则眼中的一切皆已老去。

朱政煊走到朱元璋身后,然后轻轻地揉起了他的肩膀“爷爷,现在已经是秋天,阴阳已经开始反转。此时再在这院子里吃饭,孙儿怕您会着了凉气。”

“哼,你小子还说我不老,你都拿我当个老头子了!”朱元璋假装愠怒道

其实此时他的心里暖暖的,哪个人,特别是老人不想得到儿孙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朱政煊哑然“啊……这个……”

的确,朱政煊犯了一个错误,既然希望老人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那你就不能拿他当老人看。

只要心态好,什么着凉什么寒气入体,只不过是在野外吃顿饭而已,能有什么大问题呢?

“怎么?你小子怎么说不出来了?”

“啊,这个,这个……爷爷,您说的还真对,是孙儿错了。好!今天就按爷爷的意思,咱们爷孙俩就在这院子里吃!”说着,朱政煊和朱元璋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用过午膳,朱政煊再和朱元璋聊了一会便准备回自己家。

对于朱政煊的归来,朝堂之上本应该喜气洋洋。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有些人当然是欢喜的,但是有些人也不那么欢喜。

当朱政煊走出皇宫时,正阳门外的朝臣们竟然还没有散去。

午后的阳光下,一片朱紫煞是好看。无数人都想穿上这种绣着飞禽或者走兽的衣服……

若将这偌大的帝国比作一个巨人,那现在跪在这里的这些人就是这巨人的大脑。

这些人掌控这大明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影响力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导到大明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臣等叩见皇上!”

这些人为什么等在这里,因为朱政煊回来之后并未给他们任何旨意。

没有旨意,他们便没法推断出朱政煊的心思。

奸臣也好,忠臣也罢,他们都需要揣摩皇帝的心思。

朱政煊负手立于正阳门下“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众臣起身,只是都低着头不说话。

朱政煊当然知道他们的心思,身处这朝堂之上,即便是再迟钝的人也能感觉到异常。

“众爱卿,此刻朕甚是感动,也甚是惭愧。朕刚刚在吃饭,而你们却一直等在这里……”配合上表情,他还真有感动的样子。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皇上开疆拓土为我大明万世谋福,臣等特来恭贺。”

看这有文化的人说话多好听,若不是朱政煊早就知道,他还真以为这些家伙们是来恭贺自己的。

朱政煊也十分配合地意气风发道“朕乃皇帝,守土开疆本就是朕的职责。况且!朕能荡平倭国和琉球也全赖诸位之鼎力协作。”

“诸位,朕今日就不多说什么了,你们都回去吧,回去好好休息,今日若非必要,朕就准你们休息一天。”朱政煊继续说道

“臣等谢过皇上……”

他们从朱政煊的表情里,从朱政煊的态度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