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沁和付绍铎送双胞胎去报到。
两个孩子的专业都是他们自己挑选的。
姜沁和付绍铎只是给了他们一些意见,更多的还是尊重他们自己。
付崧阳和付绍铎学的是一个专业,机械类,只是现如今的机械类早已不是原来的机械类那么简单。
如今华国机械发展飞速,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发挥出机械更大的作用。
付昕暖选的是建筑学。
这点是姜沁没有想到的,当付昕暖告诉她选的是这个专业后,姜沁一下子愣住了。
她没想到女儿会选择自己曾经的专业,一瞬间她心里的感受是很复杂的。
更多的是欣喜。
两个孩子都是从小在京市大学长大的,对这里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根本不需要姜沁和付绍铎做什么。
不过他们两个相比其他同学小了三岁,姜沁和付绍铎还是不太放心,一直把他们送去寝室,帮着整理好床铺才离开。
到底是自家孩子,姜沁去两个学院跟院长各自打了个招呼,倒不是想让他们对孩子们有什么特殊照顾,而是他们年龄小,还是需要盯着一点的。
毕竟进了大学,和在高中的时候不一样,没有老师整天看着,全靠学生的自制力。
院长们自然乐不得地答应下来。
整个京市大学,谁不想和姜院士搞好关系。
姜院士手里一大把课题资源,都是国家级别的大项目,大家挣破脑袋想跟她合作。
现在姜院士的孩子就在自己学院,这种近水楼台的好事两个院长做梦都能笑醒。
姜沁想让他们盯一下付崧阳和付昕暖,这有啥难的,必须给做到位了。
于是他们就安排下去了,告诉下面的老师们,必须好好照顾他们,任何问题都不能有。
于是,付崧阳和付昕暖自入学开始,就发现他们被老师们给盯上了。
嘘寒问暖的,简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
这些事姜沁都是后来听说的,这个时候她已经进入了实验室,开始着手完成申请下来的一大堆科研项目。
到1996年上旬,这些项目陆续结题。
于是,华国科技界出现了井喷似的发展,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各种新型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地公布于众。
有的项目,是其他国家耗尽数年都未能完成的,还有的他们根本连设想都不敢设想。
没想到华国都给完成了。
姜沁总算完成了系统的任务。
其实也不算是任务,毕竟这次完成了啥回报都没有,算是帮系统一个忙了。
这边姜沁完成了项目的研发,那边系统状态明显好了起来。
大脑袋不再是整天耷拉着,有精神多了,看着精气神越来越足。
系统状态好,姜沁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毕竟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不管一开始啥样,现在也成了自己生活里的一部分。
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
姜沁完成了手头的项目,这四年可把她给累坏了,身体倒还好,依照她的体质,一般不会感到累得。
但是架不住心累呀。
要管理那么多个项目,手下一大帮人,尽管付绍铎帮她分担了一半,姜沁也还是操心的不行。
终于结束,她打算好好休息一下,休息时间按一年起步。
这一年,付崧阳和付昕暖从京市大学毕业了。
付昕暖选择继续读研究生,付崧阳直接参加工作了。
姜沁问过付崧阳,想不想继续深造,付崧阳说他还是想要先工作,如果工作中有需要的地方,他再接着学。
既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姜沁也就不再管了 。
付昕暖那边,她愿意学多久,姜沁都是全力支持的。
付崧年也在去年考上大学了。
他之前不显山不露水,到了高中才开始发力,从高一直接跳到高三,也考上了京市大学,成了哥哥和姐姐的学弟。
付崧年的专业依然是自己选的,是他最喜欢的经济类。
直到这个时候,姜沁和付绍铎才知道小儿子将来最大的愿望竟然是经商。
这令他们都没想到。
一家子科研人员,出来一个喜欢经商的。
不过惊讶只是很短的一瞬,随后姜沁反而觉得这样挺好的。
毕竟融暖集团越做越大,现在已经进入世界五百强前十。
世界五百强另外九个也都是华国的企业。
如今华国的企业成为了全世界的标杆和领军者。
姜沁年纪也大了,工作重心也都放在她所热爱的科研事业上,集团那边的位置正好让付崧年来继承。
付珊和贺杨山只有一个女儿贺宁,贺宁喜欢艺术,醉心于演艺事业,考上了华国最好的电影学院,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演员。
在这方面,贺宁非常坚定,付珊跟贺杨山都试图劝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