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我大明真要出圣人咯(1 / 2)

应天府皇宫内。

礼部官员快马加鞭的将苏文塘的试卷送了上去。

应天府的京城六部,都是直接在皇宫内有专门的办公地点的,只是地点有远有近。

比如户部,吏部,兵部便是离的相对较近些,而礼部,工部,刑部则是相对较远些。

所以户部人员可以直接小跑着去给皇帝禀告急事,但礼部官员就需要骑马了。

但也就是小半刻钟也就到了。

礼部官员先是到了内阁,看了眼内阁之中各位阁老在不在,发现众人都在之后,便直接走了进来。

“各位阁老,这是今年童试科举的考卷,我家左侍郎拿不准主意,所以需要各位阁老来掌眼观看。”

内阁的七位大学士立刻好奇起来,这还是第一次有童生考试试卷需要他们裁定的,这到是真的奇了。

能是怎么样一份试卷得拿来给他们看?

难道是什么圣人文章啊?

大明的内阁成员一般来说是一至七人不等,少的只有三人,但多的也有增加到十几人的。

这是根据朝廷需要而来。

不过一般来说七人为标准,超出太多或者小于这个数对皇帝来说都很头痛。

“试卷拿来,我们看看。”

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满脸的好奇,就差直接拽过礼部官员手中的试卷拿起来先行偷看了。

作为三杨之中最年轻的大学士,杨荣是标准的革新派,为人跳脱,神经大条,但是才华最好。

只可惜不是程朱一脉的人才,不然天下的程朱一脉又有的吹嘘了。

而作为三杨之中,比较老成的杨溥则对这所谓的考卷有些怀疑。

什么鬼?

试卷拿给他们内阁审查?

这不是乱了套吗?

礼部是事就该礼部去管,把责任推给他们内阁算怎么回事?

不过既然人家已经推过来了,而且也有正经的名目,那这事情内阁还就必须接了。

不然就不合适,因为内阁毕竟是六部之领袖,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掉宰相后,内阁实际上就成了六部最高领袖。

他是需要给各部做一个领头作用的。

在永乐年间,尽管内阁处处被皇权压制,但内阁依旧是位列六部之上的最高权利部门。

就在内阁成员各有各的想法之时,他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三杨之首的杨士奇。

杨士奇一直久久未成发声,面无表情,也看不出什么态度。

但是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杨士奇却是显出了极大的惊愕。

我去!

真他娘的邪门啊!

杨士奇的双手双腿已经搅成了麻花,内心极度的慌张。

现在他就算是用脚指头都想的到,礼部说的试卷到底是谁的。

肯定是苏文塘的!

短暂之间,杨士奇也想过马良才,但又被他狠狠的否定了。

马良才有这个才能吗?不,他没有!

既然马良才没有,那这试卷铁定是苏文塘弄出来的。

而这试卷连礼部都搞不定,那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这文章牛到无人敢评!

你没瞧见那礼部官员一脸献宝的模样,这分明是贡上献瑞的架势啊!

杨士奇良久无言,而看到众人都盯着他看,也只能深呼一口大气,而后缓缓开口。

“既……如此,那就留下吧,待我们看完后会递给皇上再审查一遍的。”

杨士奇当然知道,礼部官员献出这份试卷,不是单纯的为了给内阁评判,而是要让皇上知晓。

这是他们礼部的政绩啊!

那名礼部官员在得到杨士奇的回答后,立刻喜笑颜开,回应道。

“那就多谢杨阁老了!”

礼部官员轻轻的放下试卷后,曲着腿,大摇大摆的就离开了,那模样差点没哼出小曲来。

杨荣看到礼部官员的这模样,心中更加好奇这试卷里写的是什么了。

“瞧瞧他那个模样,这文章有这么好?”

杨荣一笑,伸手去拿试卷,结果半路却被另一只大手给拦住,这双大手顺势的就把试卷给拿了过去。

杨士奇面无表情的拆开试卷,开始看了起来。

杨荣看着杨士奇却有些震惊,他这位老师可一向是谦逊,儒雅之人,今天怎么也对一封试卷感兴趣了。

杨士奇也没解释。

他第一个看这封试卷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苏文塘写的到底有多好!

不然他不死心!

自己选了个偏向程朱理学的试题都难不倒他?结果却是让他写出花来了?

这怎么可能!

人都是有自己所长所短的。

没人能在苏文塘这个年纪兼收并蓄,容百家之所长,立一家之言论。

所以苏文塘这一关怎么可能破局?

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