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开卷考试(2 / 2)

当然这种开卷考试,这样轻松的氛围也是有它根本原因的,那就是这4个测论题,是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即便你想抄袭,你也无处可抄。

那就必须拿出你真正沉到下面的真实体验,来对答。

即便你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花团锦簇,然而却文不对题空无一物,最终你依旧是什么也不是。

规定的7天考试,像王维一郑唯一这样两个人,干脆就不不入场受那个罪,而是窝在免费的客栈里,每日仔细研究奋笔疾书。

王唯一还要跑到赵唯一那里去,帮他写文案画图纸。

只有到第7天的时候,贡院的门口一声铜锣响,宣布考试结束。三个唯一才按点儿交上了自己的卷子。

这时候他们也看到朱家的那兄弟两个,也是按点儿交上了卷子。

然后5个人聚在一起互相说着心得。

朱家兄弟笑着说道:“说实在话,我们兄弟根本就不懂得平民百姓的疾苦,做这道策论题,只能是偷学别人的观点。中与不中,我们就当是一种历练。只要我们尽了心,说出了我们兄弟之间内心的治国想法,也就心满意足了。什么也别说,我们兄弟做东,再次好好的喝一杯,以示庆贺我们浴火重生,重新做人。”

几千名学子就分散开来,等待着规矩中7天之后的放榜。

这其中也有人想要钻营,四处打探这次的组考和副考的家宅,想要悄悄的走动走动探听点风声。

结果却又有一个消息,再次震惊了所有的人。

这次秦王规定,没有主考副考,也没有专门的官员阅卷。

本来这次科举就是不走寻常路,那就把这不走寻常路贯彻到底。

而是将所有的卷子,不标明姓名,在书办们誊抄之后,直接张贴在了贡院的墙上,让所有的考生参加评定。

你不是总诟病每一次的科举都有舞弊吗?

那这下好了,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阅卷这个事就交给你们去办。

只要你们认为哪一篇文章做的出色,说的有道理,你们就在这篇文章下面的空白处,打个勾。

时间是10天。

10天之后,官员们会当着所有考生的面,统计每一张卷子下面打勾的数量。被打勾最多的当然就是状元。

就这个方法一公布,简直让所有的人一片大哗。

自己写的文章自己当然知道,但不知道别人写的文章如何啊。

那么这种公开的对比,就真正比出了真材实学。

每一天在这贡院墙前,那都是人头传动熙熙攘攘,有的击节赞叹,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大骂狗屁不通,有的又欢欣鼓舞,当然更多的是羞愧无地。

在大家评判卷子内容的优劣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在人群中又产生了一种辩论。

而这种辩论,往往会不顾斯文的变成打架斗殴。

这时候就会有差人出来好心的规劝,他的底线就是,只要你不寻衅滋事,你打了人和被打,只能自己承担。而被打的,往往官府还要拿出医药费来为你救治。

到第5天的时候,奇葩的事又出现了,那就是《大明朝文报》西安社,干脆就在不远的地方摆开一溜桌子,公开接受大家投稿。而且公布出来丰厚的润笔费。

你们不是嘴皮子辩论不明白,就用武力解决吗?那多有辱斯文,那你们就来一次公布天下的论战吧,有理没理,让天下来评判。

这一下可就真的热闹了。

原本西北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就立刻轰动了天下,没有机会参加或者不屑于参加的,这一次都变相的参加了。

他们也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驳斥他们认为不正确的理念。从而将这一种辩论从一个小小的考场,蔓延到了全国。

然后终于有明白人发现,似乎自己已经被这种报纸上公开的辩论,被那个小秦王带进沟里去了。

但这次想要再爬出来,已经是欲罢不能了。

辩论改变人的看法,辩论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人的思想。

穿越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还是那句话,引领这个时代的理念改变。

正如伟人说的那样,改变其思想,强迫其体魄,才是这个民族能够真正走向中心,走向世界民族巅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