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风云际会(二)(2 / 4)

挽唐 巴东五溪蛮 7721 字 2022-12-23

入也。

无功授赏,八入也。

国有九破,陛下知之乎?

终年聚兵,一破也。

蛮夷炽兴,二破也。

权豪奢僭,三破也。

大将不朝,四破也。

广造佛寺,五破也。

贿赂公行,六破也。

长吏残暴,七破也。

赋役不等,八破也。

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臣闻自古帝王,终日劝农,犹恐其饥;终日劝桑,犹恐其寒。

此辈不农不桑,坐食天下。

(此辈即是暗指佛教僧众中的寺院住持一类僧官僧贵。)

欲使天下之人尽为衣冠矣,天下之人尽为将士矣,举国之人尽为僧尼矣,举国之人尽为劫贼矣,欲使谁人蚕桑乎?

今天下苍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

官吏苛刻,一苦也。

私债征夺,二苦也。

赋税繁多,三苦也。

所由乞敛,四苦也。

替逃人差科,五苦也。

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

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

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仍有五去。

势力侵夺,一去也。

奸吏隐欺,二去也。

破丁作兵,三去也。

降之为客,四去也。

避役出家,五去也。

人有五去而无一归,人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官有八入而无一出。

凡有三十余条,上古已来,未之有也!!

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源;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

百姓有冤,诉于州县,州县不理;诉于宰相,宰相不理;诉于陛下,陛下不理。

何以归哉!?

伏见蛮寇欺侵,,神道逛我国家。

作亡命之魁渠,为逋逃之窟穴。

征兵五年,今日诛之,何见之晚也!

臣闻却似未终销兵于当时,本无而养兵,日为一作与乱臣张本也。

今不除其乱本,而除其乱苗。

士卒荡尽于中原,玉帛多亡于道路。

岭外仍令节度四面讨除。

苍生嗷嗷,何负陛下?

今行此讨罚,以为上策。

臣恐今年除一承嗣,明年又生一承嗣。

(承嗣即河朔三镇中最为桀骜不逊的魏博镇首任节度使,以此代指叛镇节度使。)

天下征战,未有了期,则祸难起于腹心,蜂虿生于手足。

陛下左右,无人敢言,但知润色美词,悦情畅志而己。

岂知千里零落,万里凋残者哉?

今国家狼戾一作狈如此,天下知之,陛下独不知之!

天下不敢言,臣独言之!

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万死一生。

臣死一介之命,救万人之命。臣今虽死,犹胜于生。

臣献策千条,未蒙一问。羁孤贫病,流落风尘。

眷恋朝廷,而不能去。

倘陛下览臣愚见,知臣愚忠,则理乱斯须,存亡瞬息。

太平之日,昭然目前,必也。

陛下不以万国为心,不以百姓为本。

臣当幸归沧海,葬江鱼之腹,不忍见国难危。

臣之愿毕矣。

臣恳擗不胜痛切感惧之至。”

刘允章对如今我唐朝廷如今千疮百孔的现状做出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总结,瞬间将还沉浸在迎奉佛骨时长安城空前盛况之中的李漼拉回到了现实世界。

“人有五去而无一归,人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官有八入而无一出。

凡有三十余条,上古已来,未之有也!!”

“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源;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

……

这封直谏书中的每个字句都形如一击击重锤,彻底打碎了李漼醉生梦死的幻境。

可举目四望,面对眼前一片狼藉的大唐,李漼又能找到什么办法呢?

他那自目为“小太宗”的父亲唐宣宗李忱早已将大唐最后的元气消耗一空,仅凭李漼的努力,能勉强止住愈演愈烈的土崩局势便已经竭尽全力,想要重现会昌中兴的曙光,又谈何容易?

在西南与南诏绵延近十年的血战好不容易才取得成效,庞勋之乱的烽火便直接戳破了李漼疲于奔命维持的帝国幻象。

尽管李漼不知道,在后世人眼里,咸通十四年的唐王朝,恰好抵达了它最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大版图面积,堪称是晚唐以来最后的“盛世”。

但李漼比谁都清楚,这“盛世”的内里是多么腐烂,即将到来的风暴会有多么猛烈。

可他早已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