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再生波折(1 / 3)

挽唐 巴东五溪蛮 4984 字 2022-12-23

润州丹徒县城外,码头前。

鼎新社的船队缓缓停靠在栈桥边缘,一列列宁海镇军士卒整齐地走下甲板到港口边缘的空地上列队肃立,随后是以顾柯为首的一众宁海镇军将。

乍一看到这么多如狼似虎的官兵,丹徒城外码头上的商贾和力夫都吓了一跳,纷纷躲闪到一旁不敢靠近。

“吓!怎的突然来了恁多官兵?莫不是要捉夫子了?!”

码头上,一名肤色黝黑的力夫正扛着一袋米粮,望见宁海镇军肃杀的军容和猎猎作响的牙旗,一脸畏缩地操着一口徐泗乡音问身旁一起逃荒到江南的同乡。

官军每逢出征就四处拉壮丁填充冒籍空额已成惯例,这矮个黑脸汉子见到官兵会害怕也是常理。

同乡无奈地白了他一眼,解释道:

“不识字当真误事,这是宁海镇军,曹司空在苏州华亭县新立的军镇。

去年已经从润州这边招了上千人走,总共就五百兵额,你数数下船的官兵都好几百人了,哪还用得着拉夫子充数。

况且鼎新社招人都有定规,给钱给粮,从来不拖欠的。”

见这黝黑的矮个汉子还是将信将疑,他这粗通文墨的同乡也恼了,不想再搭理他,骂了一句:

“井底之蛙。”

“蛙?莫不是说的田鸡?俺可爱吃这个,荒年能捕到几个田鸡那可金贵嘞。”

肤色黝黑的矮个汉子一听到吃食就两眼放光,他可不知道自家这个同乡话里的意思。

“你若想吃肉,那便找那鼎新社的船接活,去晚了可就没了,他们给力工的钱粮不少,在丹徒码头可抢手得紧......”

同乡还没说完,那矮个黑脸汉子便一溜烟似的跑到鼎新社船队所在的方位,全然把他之前担心的“捉夫子”一事忘到脑后去了。

“见利忘命,何苦来哉。”

同乡摇头晃脑地念了一句。

......

鼎新社的船队除去顺路运载顾柯等长途拉练的宁海镇军将卒,更重要的任务是将今年华亭榷场应缴纳的夏税运抵润州,剩余部分再过江送至扬州的盐铁转运使衙门。

按曹确批准顾柯新试点的“引盐钞法”改制,华亭榷场现在便是浙西官盐最大的集散地,嘉兴监和新亭监等地盐场产出的官盐都会经过华亭榷场向盐商批发销售。

仅过去四个月,从华亭榷场销售的官盐数量总计就达一十七万六千九百八十四石。

由于浙西官兵即将入越平叛,急需粮秣军资。

故而曹确特批四月至八月期间,浙西盐商仍可按旧法到润州“入纳”各类军资,换取盐引,到华亭榷场“折博”换盐。

相较于直接用钱购买官盐价格会有优惠,对于运力雄厚的大盐商来说这样会更划算。

不过对于中小盐商而言,选择这种办法换盐引得到的优惠还不足以抵偿他们付出的运输成本,故而还是更喜欢到华亭榷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鼎新社这次运抵润州的盐税收入高达二十六万缗,也难怪顾柯会特意让宁海镇军顺路登船保护,给这笔数目巨大的钱财加上了双重保险。

前来码头清点财货的还是老熟人,浙西观察判官苏宏韬。

不过,苏宏韬如今已经升任为润州长史,通判润州诸曹参军,总领政务,再称呼他为判官已经有些不合时宜。

顾柯已经在码头处等候了苏宏韬多时,一见到一身绯红官服的苏宏韬领着润州各曹参军和浙西观察使幕府僚属前来就赶紧上前行礼,恭敬说道:

“下官恭请苏长史与随员上船点检华亭榷场今年运抵夏税。”

此次见顾柯是为公务,苏宏韬在众人面前也不好表现得和顾柯太熟络,于是也只是打着官腔应和了几句,随即便挥挥手示意随员上船勘验。

经过约一个半时辰的勘验,跟随苏宏韬一同来到丹徒码头的诸曹参军和幕府僚佐也陆陆续续下了船,各自汇总了勘验的结果,向苏宏韬汇报。

苏宏韬拿起顾柯交给他的账簿两相比对过后,由衷地赞叹道:

“二十五万九千三百缗,分毫不差,顾少府当真是生财有道!有此等大功在身,明年在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考课之时,想必获得中上之考升转也是手到擒来。”

顾柯谦虚地低下头作揖,说:

“分内之事,安敢言功?下官向曹司空夸下海口,往日总归惶恐难安,如今涉险过关,已不敢再奢望其他。”

苏宏韬闻言哈哈大笑,指着顾柯不住地摇头道:

“你啊!你啊!滑不溜手,果真是个当官的料!”

对顾柯这位曹司空麾下的“幸进小人”久有耳闻的润州众人也都好奇地看向这位官不过七品,却在浙西频频搅动偌大风云的弱冠青年。

润州官场上对于顾柯向曹司空夸下海口才博得实权幕职的传闻早有流传,如今得见真人,才发觉他果真不凡,竟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理顺颓败已久的盐政。

华亭榷场仅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