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三年(公元196年)四月。
公元196年理应是建安元年,不过,韩宁他却打算把建安纪年定位他开国的元年,于是,公元196年就继续延用了兴平的纪念。
益南地区被魏军平定下来和交州易主之后,魏军的进攻脚步就停留了下来。
在魏军的进攻脚步停下后,天下也是迎来了难得的太平时间。
不过,世人也都清楚,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罢了。
眼下大汉十三州,已经有十州落入到了韩宁的手中,剩下的曹操、刘备、孙权几人,除了投降这一条能选之外,剩下的一条路也就只有灭亡而已了。
韩宁这登记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所以,世人都清楚,魏军现在没有半点动静,那只是他们在积蓄一些力量罢了。
而世人的猜想也是完全正确。
韩宁的的确确是在积蓄一些力量。
虽然韩宁治下的几个州郡,最近这几年都是大丰收,收上来的赋税也很多,但这也架不住韩宁南征北战啊。
尤其是,韩宁在兴平二年内,发起了两次战争。
这已经是花了很大一笔钱财出去了。
所以,韩宁从益南地区回来之后,才会暂时采取修养生息的策略,准备重新积蓄一些钱粮出来,
不过,韩宁虽然在自己的十州之地搞休养生息,但他对外也没有闲着。
像豫州、兖州、徐州以及江东地区,韩宁都派了不少人潜入进去,探查情况,顺便策反一下这几个势力的官员。
但这也只是冰山一角。
韩宁在平定完益南地区后,他就把目光看向了大汉之外的土地了。
时隔百年,在韩宁的力排众议之下,陆上丝绸之路,也是被韩宁重新给弄了起来。
而韩宁会再搞这个陆上丝绸之路,他就是为了奠定他一统世界的基础。
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不仅可以让大汉的经济得到一个提高,而且韩宁还可以利用丝绸之路来对大汉以西的各个国家进行一个国情的探查。
韩宁虽然是一个历史学者,但他也不可能对各个阶段的各国历史都熟透于心。
所以韩宁他就只能利用丝绸之路,来获取西域各国以及亚欧地区那些帝国的情报。
不过,丝绸之路也仅仅只是韩宁对外的一点罢了。
先前,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建议,带兵前往邪马台国,欲要去征服邪马台国,利用邪马台国的兵力来反攻大汉,与韩宁争夺天下。
这件事,当时韩宁在知道后,也是想了一个对策。
而这个对策就是以夷制夷。
在刘备带着诸葛亮和臧霸以及三万徐州兵,乘船前往邪马台国西南面后,韩宁就立即派人前去幽州让幽州刺史张郃、幽州别驾赵该、冀州别驾田丰、辽东太守公孙度集结两万汉兵以及五万由高句丽、三韩地区组成的夷兵,从三韩之地出发,攻取邪马台国的北面。
韩宁清楚,若是刘备征服了邪马台国,再加上身旁的诸葛亮辅佐,他是有能力和自己掰手腕的。
所以,韩宁才会派张郃等人率领着公孙度的辽东兵前往邪马台国,目的就是为了给刘备制造一些阻碍。
在张郃他们带兵去邪马台国之后,刘备大军的进程果然就被延缓了不少。
虽然刘备有诸葛亮的辅佐,在征服的进程上会很快,但遇到张郃这种文武双全的统将和有着顶级谋略的田丰,刘备的徐州兵,也就只能攻取到邪马台国的一半的疆土而已。
剩下另一半的邪马台国疆土,则是被张郃他们给拿了下来。
如此一来,整个邪马台国直接是被分成两股势力,双方就这么僵持在了那里。
不过,这样的局势,韩宁并没有满足。
在韩宁从益南地区回来之后,他得知张郃等人已经将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给俘虏了。
得知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被张郃俘虏之后,韩宁自然是大喜之际。
卑弥呼女王是倭国各诸侯共推的女王,她在邪马台国百姓们的心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有了这卑弥呼女王在,张郃对邪马台国人的管控就会更加容易。
虽然韩宁对这些邪马台国人是恨之入骨,但他也知道眼下这些倭人是张郃的一个强大助力。
韩宁想到刘备既然想要利用倭人来对抗自己,和自己争夺这个大汉天下之后,韩宁他也是从刘备这里寻得了灵感。
那就是让张郃也学习刘备的方法,用倭人来对付刘备。
让刘备体验一下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于是,韩宁收到张郃的书信后,就立即写了书信,然后让人快速送到邪马台国,让张郃用倭人来对付刘备。
韩宁对邪马台国的态度是“灭国”,毕竟韩宁是个穿越人,他对那段历史是恨之入骨的,他早就在穿越后,奠定霸主之位后,就立下决心要灭了邪马台国,所以对韩宁而言,这些倭人死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