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高俅此言,满朝文武都没有表现出惊讶,因为大家都知道,弃车保帅,这是高俅一贯的作风。
蔡京只是暗暗的高兴,这样的结果,是他乐意看到的,这样一来,高俅的想要培植新的力量,就算失败了。
如今大宋的兵力都掌握在皇帝的儿子们,边疆各王以及各个经略府手中,高俅的手中也就没有了兵力。
皇帝赵佶看大家都一致同意这个意见,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了说道:
“那就这样办,童贯,你去捉拿关胜全家,立即押到京城,关押于刑部大牢。
传朕旨意,命关胜率领大军班师。”
大太监童贯领命后,立刻就去办了。
这时高俅又说道:
“陛下,臣还有一事奏报。”
“爱卿还有何事?”皇帝赵佶问道。
高俅回道:
“陛下,当下我大宋内忧外患,外有强敌金国、西夏,内有河北阳虎自立为王,更有南方方腊大逆不道,妄自称帝。
山东地区又有水油泊梁山的晁盖和宋江,还有那武坤,盘踞于青州,势力越来越大。
还请陛下早做定夺,消灭这些贼寇。”
皇帝赵信听后,眉头微皱,自己也想不通,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叛乱。
想自己继位以来,先是打服了西夏,又屡次击败辽国,最后联合金灭了辽国大部,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十州之地,自己的功绩丝毫不在汉武唐宗之下,百年之后,也是一代雄主。
为何内部百姓,会有如此多的叛乱。
“各位爱卿,你们有何看法?尽管说出来。”
朝堂之中一片低声议论,不一会儿,宿太尉再次站了出来,缓缓说道:
“陛下,臣有一计。”
皇帝欣慰的看着他,问道:
“爱卿有何计,快快说来。”
宿太尉说道:
“臣之前听陈太尉说过,梁山泊宋江找人向他表明过心意,梁山有意接受朝廷的招安,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而已。
我们刚好可以使用驱虎吞狼之计,招安梁山,让他去打田虎、方腊、武坤等人。
这样就不用从北方和西北抽调兵力了,还能让这些贼寇互相撕咬,同归于尽。"
皇帝听后,暗赞宿太尉,欣喜说道:
“爱卿此计甚秒,陈太尉立刻官复原职,此事就交由你和陈太尉二人去办。”
此时,宋江为了能够让梁山进入朝廷招安的视线之中,与吴用一起谋划,准备挖掘几个有名的人物到梁山之上,引起朝廷的注意。
他们瞒着晁盖,秘密决定了将美冉公朱全和玉麒麟卢俊义逼到梁山,趁着朝廷精力放在青州武坤的身上这段时间,大力发展梁山的势力,梁山招兵买马,兵力上万,直逼武坤的红巾军。
然而在青州的关胜,在损失了两万骑兵后,怒火冲天,准备全军出动,一举攻破山城,消灭红巾军。
就在关胜准备攻城战役的这几日,朝延的圣皆来到了清风镇。
关胜率领众将接旨后,送走了传旨的太监,拿着手中的圣旨,愣愣出神。
自己一人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道
“朝廷为何要如此对我,陛下为何要如此对我。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场胜败并不代表这场战争的胜负,他们为何要将我的家人捉拿,威胁我班师回京。
若是这样回去,不但救不了家人,恐怕连我自己都要身陷图圈,惨遭不测。”
关胜愁眉不展,起身在大殿中来回踱步,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
最后,关胜咬牙踩脚,暗下决心,反正如今这样回去肯定救不了自己的家人,不如先攻下清风山,灭了红巾军后再回去,到时候功劳在身,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下令道:
“不必理会朝廷的旨意,继续准备攻城之战。”
一旁的步军主将担忧的提醒道
“关将军,陛下圣旨,让您十日内日班师回到京城,证明自己的清白。
如果我们继续打下去,反而会给那些不怀好心之人留下口舌,到时候只怕虽然立下大功,但是这抗旨之罪,也是承受不起啊。"
关胜摆手,狠狠说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今这最后的决战就要开始,怎么能撤军。
先前虽然损失不小,但是那都是他们偷袭,接下来我们大军全出,与之决战,正面抗衡,武坤绝对不是对手。
你勿要再劝,我意已决,赶紧下去准备。”
步军主将见关胜不听劝,只得悻悻离去,心中感叹道:
“韩将军说的果然没错,关将军气盛,早晚要吃大亏,当真没错啊。
可惜,韩将军被关押起来了。”
灵光一闪,步军主将独自一人到了牢房中,支开了看守的士兵。
“韩兄,近来可好?"
关胜副将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