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51年,天德三年四月,金上京会宁府金主完颜亮颁布诏书决定自上京迁都燕京。令尚书右丞张浩,工部尚书苏保衡,兵部侍郎耶律元宜等带领着万人的军队护送皇太后前往燕京。以表达迁都的决心。
十几天后,这拨人来到燕京北面的拱辰门,葛王完颜雍,燕京宫室指挥使李石,燕京守备萧裕等人早就在城门外迎接。
皇太后掀起车窗帘,看着外面。十几天的颠簸让这位远离上京的老人,既感到惋惜,又对那大宫殿的向往。见完颜雍站在城外,便唤来左卫将军徒单贞,让他叫完颜雍过来答话。
完颜雍来到车帘前,皇太后说道:“乌禄,别整这没用的,直接带我去见那宫殿去,看看迪古乃有没有蒙我。”
完颜雍笑道:“图纸画得肯定没有实际的好看!”于是回头喊了一句:“领皇太后到康寿宫看看。”随后手一挥,城门外的那些人便往两侧让开。李石,萧裕前方引路带着皇太后的车驾,连同徒单贞引的千名侍卫进了城。
皇太后的车驾后,尚书右丞张浩,工部尚书苏保衡,兵部侍郎耶律元宜,司天台少司何天远带领的万人队伍也就出现在完颜雍的眼前。那三人下马,走了上来在完颜雍面前行了个礼。耶律元宜介绍,“葛王爷,这是尚书右丞张浩大人,这是工部尚书苏保衡大人,司天台少司何天远大人。”完颜雍给三位还了礼。
工部尚书苏保衡说道:“陛下口谕,燕京建造需在年底完工,所以特遣我等来协助葛王爷。而且还特地嘱咐可召集附近的府,州,县的军队,民夫。后年开春,陛下将驾临燕京。”
完颜雍听后笑了笑,“这些兵卒先让他们在城外安营扎寨。四位先同本王到府衙商议。”
五人骑马入了城,径直来到府衙。司天台司正皇甫履道正用竹筹计算着什么。一旁的工部侍郎卢彥伦说道:“履道兄,你说苏尚书会来,还有整个司天台都会搬过来,这个我信。你说皇太后会先陛下前来燕京,这个本人实在难以置信,会不会你的筹算有了差错?”
皇甫履道自顾自摆着竹筹,“这个嘛!呆会便有分晓,贫道之所以让你今日呆在府衙,不过是少让你跑那一趟。再说了,皇太后为人刻薄,到时候横竖挑毛病你还不被她气死!”
正说话间,门子前来传报:“葛王爷带着四位大人前来。”皇甫履道摆着竹筹 “这不就到了!”
不一会,完颜雍领着四人进了来。皇甫履道与卢彥伦起身给众位行礼,相互介绍完毕后,苏保衡拿出一卷纸来,在桌上铺开手指图影,“这便是陛下交代的燕京城的图影。”
卢彥伦看后问道:“陛下有没有说何日完工?”
“陛下后年春便要定都燕京!”
“这个?”卢彥伦苦笑道:“尚书带来多少人?”
“一万。”
“那尚书大人自己做吧!下官无能,就凭借这里的一万士卒加上五万民夫,即便是加上带来的万人,如此庞大工程要二年内完工,属下真无那个本事。”
“哈哈哈!”苏保衡大笑道:“我道是为何?卢侍郎只是愁无人手啊!陛下口谕,附近的府,州,县的士卒民夫任侍郎调用。前次侍郎不是上表说真定府潭园有石料,木材。即可便可下旨到真定府去,不出十日,物资便会到达,侍郎还有什么顾虑的呢?”
……
就这样,张浩等役使民夫八十万,兵士四十万,就辽国陪都南京城的基础,在东南西面进行扩展,并建立新的宫城。由于工期迫促,盛暑疾疫流行,役夫深受其苦……
笔者不想散播什么历史人民苦难,所以便折抄了一些历史情节在上面。也算是将这段历史背景说明一下,继续故事……
在工部尚书苏保衡给工部侍郎卢彥伦谈论如何加快推进工程进度的时候,司天台少司何天远同司天台司正皇甫履道也就回头再次勘测九龙山龙穴即点定墓穴的事情交换了意见。而另一旁的兵部侍郎耶律元宜递给了葛王完颜雍一封信。完颜雍正准备拆开,耶律元宜阻止道:“这是陛下给你的,到王府之时再慢慢看来。”
这几人将事情分派停当后,已是夕阳西下。完颜雍叫了厨子做了些吃食,大家胡乱用了之后,完颜雍便回了葛王府。
葛王府里,王妃乌林答氏同纳兰郡主哄完颜允恭,完颜熟辇两个小王子睡觉。见完颜雍身影从门外走过,王府乌林答氏便令一旁的婢女去做莲子羹去,纳兰笑道:“乌林答嫂子对雍哥哥就是好。”
乌林答氏白了纳兰一眼,“别笑话我了,将来纳兰妹子你找到了额驸,只怕你不会来看嫂子了。”
待到婢女盛来莲子羹的时候,乌林答氏便盛上一碗出去了。
在书房里,完颜雍正在发愣。
乌林答氏将莲子羹放在桌子上说道:“怎么了,是不是皇太后来了,又闹什么不愉快的。”
完颜雍没有做声,端起碗,慢慢的舀了一勺,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
乌林答氏看情形不对,又说道,“难道迪古乃又有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