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月今天还要去镇上取嫁衣,陈君去了族学,大伯娘说去陈有财大伯家探望下,毕竟是兄弟,他们家现在需要帮助。金湘宁的第一批黄酒做完了,等发酵出酒香。大伯计划着陈君顾月成亲也要用酒,预备了一些粮食,让陈香陈玉姐妹接着做,顾月替她们捏把汗,真是愧疚的心痛。
很心疼陈香陈玉姐妹,陈香却说不是做这就是做那,总有活。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父母们总是偏心的。也许那两份协议对她们的帮助也不大,顾月怕是枉做小人啦。顾月趁着早上凉爽,路上也没耽误,去钱氏布庄取嫁衣。
店里人来人往生意还挺好的,掌柜的见顾月来了,彼此问好引入里间,打开一个包袱,顾月仔细瞧,比自己订做的还多,这是新郎新娘成亲所需的所有衣物,里里外外一应俱全。
“钱掌柜你拿错包袱了吧,”顾月惊讶,迷惘。
“我确定没有拿错,”钱掌柜摸着自己的小胡子点头。
“我只要我订做的,别的我不要。”
“陈家公子可把钱付了。”
“陈君。”
“是。”
“家里不是给陈君做好了吗,陈君想和我穿一样的,我也没告诉陈君,陈君也没告诉我,”顾月心里琢磨不透,也不能对外人言。
“好吧。”顾月无奈只能收下拿回去。
顾月独自出门,衣服都是穿得最旧的,晒了一夏天,脸也有点黑,不至于黑的发光,不施粉黛一素人,在人群中也不显眼。
书店是顾月必须逛的地方,读书心里才不会空虚。今天旧书摊上人挺多,刘大哥也在,他在街边写字,顾月先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书,也没去打扰他。刘信真的有成为书法大家的潜力,现在读书人多写小楷,行书、草书比较少,个人爱好而已,刘信的小楷隽永流畅,如果我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定送给他,他真是爱书的痴人。
一眨眼顾月手上出现了一本字帖,《兰亭集序》真迹。顾月茫然无措,她的愿望都能实现?发生在她身上的怪事一件接一件,但接受起来还是这么难。闭着眼在意识里搜寻,雾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抓不住。这本送给刘信,如果有颜真卿的字帖,送陈君一本也挺好的。顾月想再试试,却没有再出现。不能太贪心,也许这本书就是属于刘信。
顾月选了两本游记,再去书店看看,有没有适合陈君的书。有一套杂书,即诗词歌赋,现在科举也考这个,这套书值得买,不知道贵不贵。
“姑娘这杂书就剩最后一套了,这套书卖的最好,所以有点贵。”
“贵一点没关系,老板不要区别对待,单独贵我一个人就好。”
“不会,不会。”
这书店老板穿着长衫,笑容亲切,顾月一乡下丫头打扮,他没有低瞧了去,世人都是先敬罗衣再敬人,这老板不是势力人。书店的东西都是特别贵的,一般人也不会进来。
“好,价格公道的话下次我还会再来。”
一个乡下小丫头买这么贵的书一点也不犹豫,老板惊叹,这年头奇人都在乡间啊!
“放心,我们这荣宝斋最是公道,我再免费送你一刀普通纸。”
“那多谢了,”顾月拿好东西。
刘信正朝这边看,顾月朝他挥挥手,信写好了。清贫地读书人,一封信两个铜板,抄书辛苦,她母亲再替人缝缝补补,做点针线,日子还能凑合。
“刘大哥,我得了一本字帖,觉得适合你。”顾月把《兰亭集序》递给他。
刘信拿着字帖很是激动,引着顾月走到人少处。
“顾姑娘你从何处得来这本书,太贵重了,这可是千金万金不换的真迹。”
“我看你特喜欢书法,这本行书特好就觉得你需要,送给你啦,这是我爹的收藏。”
能收藏这种书,可不是一般人,这顾姑娘看着普通,上次关键时还能救她娘。“顾姑娘我可不能收下你这么贵重的字帖,但我又实在欢喜的不行,你借我观摩一段时间好吗?”
“好吧,随便你。”
顾月和刘信道别,再买些零零碎碎,一定要给陈香陈玉带好吃的。今天买的东西顾月都自己拿着,背着个大包袱,左右手都提的满满的。顾月自己没觉得费力,赶驴车的二爷爷走过来,帮顾月往车上放东西。
村里人对顾月都有几分爱护之情,大概因为大家对顾父的尊敬,对陈君的疼惜。顾月与村里人交往的少,少了许多是是非非。
毛驴车上已有两位婶婶带着自家闺女坐下。见过也不熟,所以一路也没话,她们聊着,顾月走自己的神。
顾月家在村西,二爷爷一直把顾月送到家门口。付了车钱,二爷爷着急着回,也没回家喝口水。
“就知道你回来了,”陈香跑出来帮顾月搬东西。
“累了吧,我给你们带好吃的回来了。”
“还是顾月姐疼我,我要先看看你的嫁衣。”陈玉欢喜着打开包袱。
“啊,真美,自己做的简直没法与这个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