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南穗煮了些小米粥,拌了两个凉菜。
一家人吃完饭后就开始各司其职,开始干活。
江聿风将自己昨晚回去起草的几个名字拿过来给南穗看了看,最终两人定下江氏小吃。
定完名字,南穗便告诉苏氏,叫她去扯两块粗布做几件围裙,开店了自然和摆摊不一样了。
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得工工整整的,才显得严谨。
南穗交代完事情,便去了琉璃铺。
王掌柜已经恭候多时了,看见南穗来埋怨的看了她两眼。
南穗那天和江母把宅院买下来后就叫王掌柜给她定个大些的琉璃玻璃。
大小倒是无所谓,大些了反正还是要嵌在墙里,稳固些。
王掌柜一边把南穗往里面引,一边道:“姑娘你可算是来了,那么大的一块玻璃,我这做好了,都不知道往哪里放,要不是看你和我们家一直有生意往来,我都不给你做这个。”
南穗笑笑,对着王掌柜道:“那我就谢谢老板手下留情咯,对了老板,过几天我给你几个样式你帮我做一些琉璃盏出来行不。”
徐晓燕来信了,店铺已经找好了,租金也交了一年的,一年五十两,两个人之前拼拼凑凑有个一百两,剩下的钱先拿来装修一下。
这边的活计也可以先准备起来了,南穗打算做一开始就想好的香薰蜡烛,材料可以选好一些的了,杭州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自然是什么稀奇做什么。
王掌柜连忙摆手道:“姑娘,你不会还要做这种玻璃吧,我可是不想做了,做这个虽说不需要啥技术,但东西太大了,费力气,还没有多少利润可以抽取的。”
“不做这种的,就和你们店里的琉璃盏差不多,到时候我将图纸 给你了你就知道了。”
王掌柜不以为然的点点头,道:“但你这种就属于定制了,我可以给你做,但是工钱自然也要往上加的。”
说起来这个定制一词还是他听见很多女子所说,好像是只要按照合乎自己心意打造的东西,都叫定制,王掌柜就觉得这词语可真精妙,这下自己也能拿出来用用了。
南穗挑了挑眉,一口答应道:“可以啊,加钱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我给你画的样式你不可以自己私自去炼制贩卖哦。”
王掌柜气笑了,他开了琉璃店这么多年,还不至于惦记客户手里的东西,况且南穗这么一个小女孩家家的,能拿出来多好的技术。
“您放心,我们店在这里可只是一家分店,我本家可是在京城的。信誉自然是有保障的。”
王掌柜家里是在这个小县城发的家,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直接将店开去了京城。但人年纪大了,就是容易怀念一些老地方,他带着年迈的母亲回来了。母亲不想走,想自己逝后和老爷子埋在一起。
无奈下,王掌柜就叫妻子带着女儿在京城照看生意,自己陪着垂暮的母亲回来了。
南穗倒是不知道这些情况,只能在心里暗暗惊叹,怪不得跑来这个穷乡僻壤开琉璃店,原来是人傻钱多,家境丰厚啊。
要是王掌柜知道了南穗心里所想,估计得气的将她赶出去。
什么叫人傻钱多,他只是不想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这才拿着最开始发家的老铺子好好经营起来,她知道刚回来这铺子都衰败成什么样子了吗?真是妇女的无知之见!
和王老板约定好了送货的时间,南穗又去定了块木料拿来做招牌,江大郎自己就是木工,就没有让别人做,能省一点是一点不是。
带着送货的小二回了宅院,南穗把江聿风写的手稿给江大郎,纸上还有自己添加的一些花纹,也可以刻在木板上。
江大郎忙了一上午把南穗交代给他的置物架总算是打好了,剩下一些精细的花纹孙氏去刻也是一样的。
江聿风和江二郎他们也将房间的版型整顿的差不多了,刚好玻璃来了,大家伙一起出把力,把玻璃扶上墙,赶快把木头撑子撑上,开始上瓷砖和泥巴。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天黑,热乎的菜炒好,江氏小吃也准备的七七八八就等着隔天等墙上的泥干了,再上一层颜料就差不多了。
江氏小吃,就这样风风火火的开业了。
一大早,全家都不由分说的早早起床,赶快扒拉完两口饭,南穗就带着几个女眷开始准备。
煎饼果子最简单,只用调好面糊就能卖了。
有不少来上课的学生一看,书院旁边开了个小吃店!
那透亮的玻璃一眼就能看见里面的人正是之前在书院门口摆食摊的老板啊!走近了一看,玻璃上挂了个小木板,写着食堂升级,开业大酬宾。新老顾客来店品尝可免费加料。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杨洋洋今早起床家里就没做饭,自己又起的有点晚,煮个鸡蛋的功夫怕是会来不及,只能垂头丧气的来了书院,没吃早饭,他到书院是时候刚好比较早。
算了,中午去食摊点个煎饼果子吃下吧。
杨洋洋刚这样想着就看见,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