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韩之败(2 / 3)

“大王,真要与秦军开战了吗?”

似乎是感受到压抑的氛围,连青雉也是锁着眉头。

“避免不了了。”

“那楚军可有战胜秦军之办法?”

熊横呲嘴一笑:“寡人有,楚军暂时没有,快帮寡人更衣吧。”

……

玄鸟殿。

在楚威王时曾大修,之后一直保持着现状。

大殿最高处约有三丈,百丈二见方,形似方块。

其立于整个王宫的正中,也是整个郢都的正中,百步之外,不见任何建筑,它犹如一座孤峰,藏于群山之中。

君王称孤道寡者,便是如此。

“大王到!”

“大王到!”

“大王到!”

一声声高喊,在宫殿中响彻。

头戴王冕,身穿王服的楚王,正从大殿侧门走来。

等上了高台,放眼望去,下方楚国百官俱是在列,玄鸟殿宫门大开,就连外面也有臣子排着队。

“拜见母后!”

到南太后身前,熊横行礼道。

“大王不必多礼了,今日群臣玄鸟殿议事,大王身为君王,不可不来也。”

“是,母后。”

熊横落座,下方群臣这才是坐下。

战国时代,群臣上朝都是坐着,君王与臣子之间的礼数,也没有那样的繁琐。

“大王在此,群臣在此,景将军且将新郑面韩王情形,与大王说说吧!”

南太后发声,景盛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启禀大王太后,我楚国使者抵达新郑后,面见了韩王,陈述了利弊,并且许之攻秦之后,秦人函谷关为韩王所掌,韩王当天本是答应,可到次日就立即反悔。原来是那秦国丞相魏冉连夜赶来,进而以威逼利诱,迫使韩王屈服,再度与秦国联盟。”

当今韩王,名为仓。

自此人即位之后,韩就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就这样一位没有主见的君主,临阵突然变卦也很正常。

合纵而攻秦,大军都要在韩境内集结,而且韩乃在秦人正东,倘若韩与秦人为盟,那此事恐怕要不成了。

“那不知使者郑介,去往何处?”

出声问话者,乃南太后。

“启禀太后,主使去往大梁,面见魏王,尽最大的力,派遣臣回郢都,是要我楚早做刀兵准备。”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早做刀兵准备,这意味着基本上合纵是没希望了。

许久,殿中方才是安静下来,端坐于上首的楚王,此刻也是眼见得色变,问向群臣:“不知诸位可有破秦之良策?”

人群中,有大司徒昭雎站了出来:“启禀大王,秦人真要行攻伐,又何须在这个时刻派遣使者入秦,眼下就有秦国使者向寿在郢都城中,不如现在就将这向寿召来,待到问过之后,再做打算,届时秦人真要攻伐,我楚亦不惧!”

最后一句话,昭雎几乎是大喝出来,或许他就是要给刚才哗然色变的臣子们提个醒,楚人须得有楚人的骨气。

“母后意下如何?”

熊横想了一阵后,还没有先做决定,而是问向身侧南太后。

此时的南太后,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来,就只得点点头:“可。”

令下,郎中南井派遣卫士前去召秦国使者向寿,楚国群臣俱是在殿中等候。

“秦国使者向寿觐见!”

……

宫殿外,一声声、一阵阵传来。

很快地,熊横就看到宫殿外,正有一身影走来。

其人身量不高,但颇为壮硕,黑面长髯,两鬓略有斑白之色,年岁约莫不惑,着一身玄青长衫,一举一动间,自有一股气度,一股身处高位,久在军中所养成的气度。

“外臣向寿,拜见楚王!”

声音洪亮,且又中气十足,如将军在战场人指挥千军万马。

“使者无须多礼,寡人听闻使者就在我郢都城中,为何不见使者觐见?”

熊横问道。

“启禀大王,外臣在等。”

熊横大笑一阵:“不知使者在等什么?”

向寿环顾四周,看过楚国群臣,终于在人群中,被他瞧见了将军景盛:“外臣曾为楚人,久在郢都,对此十分熟悉,若是猜的没错的话,这位将军便是景盛吧?”

景盛闻言,起身站到向寿对面:“正是在下。”

向寿转身,再向楚王:“启禀楚王,外臣等的正是他,若将军不归,则韩与楚盟,魏与楚盟,赵与楚盟,我秦将有临合纵之险;若将军归,则韩与我秦盟,我秦国也不会有合纵之祸。”

果然这合纵连横之术,乃是秦人所擅长的,将楚国的整个计划,俱是了解的清清楚楚。

楚王沉默,不再说话。

因为在问下去,会显得他太过聪明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