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阵阵。
却压抑不住袁老此刻内心深处的兴奋。
他几乎是跳起来吼着:“三比一!”
也就在这时,话外音出现。
“妈妈,科学的答桉不华丽,但如此准确而迷人,鹤立鸡群768株为同一形态,256株为另一形态,两种不同形态之比正好是3:1,这正符合孟德尔杂交二代3:1的分离规律。
这说明我去年看到的鹤立鸡群,不是一株纯系水稻而是一株杂交稻……”
话说到这里的一瞬间,很多即便不了解农业知识的观众都知道,袁爷爷发现了真理。
而这,就是他迈向伟大农学家的第一步!
……
很多时候,当一位科学家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一股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之时。
这大概代表他受到了真理的冲击,思想上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蜕变。
然后,整个人就开始不断攀爬向上。
袁龙平就是这样。
因为发现了杂交水稻的事,他马不停蹄的去找金老师,但却没找到人。
好在他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去京都,找一个叫鲍奎的人。
为了这事儿,他马不停蹄去了首都农科院。
结果刚一去就遇到了一群人。
不,是一群张嘴就能把他震撼到的专家。
紧跟着,观众就看到很多穿着破破烂烂,明显像个农民一样的人,却能从嘴里说出很多和农业知识相关的东西。
这才知道能够来到首都农科院的这帮人都不是凡人。
这帮人里随随便便一个农民,说不定就是哪个省里顶尖的专家。
结果这群人到开门大爷嘴里就成了不务正业的。
好在袁龙平脑子活转的快,这才没被大爷看出破绽。
成功见到了鲍奎。
结果见到之后,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被对方完美回答,然后说行业中已经有人解决。
提了一个又一个。
都是人家已经解决,只是你们不知道。
这才让观众知道信息对等到底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因为这事,袁龙平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也更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好在他没有放弃,最后和这个潘老师去了农科院的图书馆。
在这里他学习到了很多和杂交水稻有关的知识。
并为自己培育杂交水稻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知识。
学习了充足的理论基础之后,他就要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临走之前,潘老师跟他说:世间万物本性难移,杂交即是要以其本性,增其内在。
这话在袁龙平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让众多观众明白,科研的道路总是艰难且曲折,很多事看起来像是碰运气成功,但在运气之外,更多的还是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在支撑这一切。
然而除了知识的支撑,爱人的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听到追邓哲的人很多的时候。
袁龙平慌了。
他求自己的同事,让他跟媳妇说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邓哲约了过来。
还念了首诗。
穿越凄风苦雨
觅尽南北西东
蓦然回首
斯人却在迟尺中
情诗念完,观众都炸了。
“原来袁老不是个榆木脑袋,人还挺浪漫!”
“可不是嘛,人还会拉小提琴呢。”
“可就是不知道邓哲奶奶会不会一下子答应……”
在观众的期待下。
邓哲最终没有答应,但在临走之前她拿了个锅,说要替袁龙平补一补。
“拿个锅是什么意思?”
“傻啊,你这就说明有戏!”
果不其然,这俩人很快就在一起了,而且最浪漫的是邓哲在打篮球的时候。
袁老就想着去扯证。
这浪漫的让很多年轻观众都发出了宛若土拨鼠一般的叫声。
然后两人顺理成章的就结婚,可在结婚的时候,正人君子又带来了一句话。
“这家伙怎么又跳出来了?”
“他该不会又想恶心人吧?”
大伙儿这么想着,就看袁龙平的同事把这幅字敞开。
上面写的竟然是,让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也是带着这样的念头。
他开始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可是这东西想找到很不容易,全国范围内也不是没有人在找。
但都没有找到,他能找到吗?
当然可以!
一个数十年如一日,在田里不断寻找的农学家,怎么可能找不到它?
也就在结婚后的某一天。
袁龙平曾的一下从稻田里出来,抓着一株稻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