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纺织工坊三(2 / 2)

够慢慢的来,然后我再将赚来的钱财投出去,比如修建工坊到码头之间的路,或者是叔父赏赐给父亲田地的水渠将钱财再转出去。”

朱涵将自己的想法慢慢的说了出来,他和这个时代人的想法不同,只有钱投出去才能够赚的更多,才能够让更多人得到好处。

捂在手里,钱就只是废铜而已。

“而在我修建道路和修缮水渠的时候,将会有无数的百姓因为这些工程而得到好处,因为我不可能自己去修缮还是要请人去修缮。而他们在里面赚取的银两,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每用一分钱出去消费,则又会有无数人因为这个工程赚取到好处。”

“你这说法倒是新奇!照你这样说,那不是全天下都因为你这修建的工程而受惠?”

朱元璋此刻也是放下了手中的公文,笑着说道。

现在的他,只是朱标的父亲和朱涵的叔父。

“父皇我觉得不应该这样算!”

朱标听着朱涵的话语,觉得有些问题,但是具体的问题又说不出来。

“叔父你们理解错了,我只是想要说钱的流通才能够将百姓带着走向富足。钱财如果只是囤积在地窖,在没有花出去的那一刻他只是一块铜板或者白银,并非是钱。”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是严肃了起来,他在思考朱涵口中的话。

明朝广泛的认知是压抑商人,但从盐法上来看的话,就能看得出朱元璋还是比较重视商业。

洪武初至弘治初年的开中制;二是弘治初至万历末年的运司纳银制;三是万历末袁世振改革盐政,推行的纲盐法。从其内容看,不论是开中制。、运司纳银制,还是纲盐法实质上皆是国家凭借手中堂握的食盐,利用商人趋利的动机和本性,以达到足边裕国的战略目的

所以朱元璋的政策只是针对于人,而不针对于商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