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都能成为名著,但绝大多数的名著,在其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
从这个意义上讲,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
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体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闲暇时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悠闲惬意的阅读。
读的什么书呢?
武侠、言情、侦探、科幻,甚至是连环画。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阅读。
还有一种现象非常有趣。
文学名著的影响力往往不是来自作品本身,而是得益于其他艺术形式对名著的通俗化演绎。
譬如,正是评书、曲艺、戏剧等通俗化的艺术形式让《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走入千家万户,贴近寻常百姓。
所以,在星野寺原他看来,文学存在的最大意义,是为了服务世人。
看着车窗外面,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流,星野寺原心中浮现出一张未来的蓝图。
他希望有一天,行走在街上的人们,怀里可以抱着本书,而不是过马路时都低头看手机。
而那本书,星野寺原希望最好是他的书。
可是会有那一天么?
星野寺原想道。
“或许会有的吧,如果我写的书足够好看的话,等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一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我想,或许可以称之为——新世纪的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