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康高兴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差点泪奔的抱起自己的娘子。
迟老爹两口子,早就在外面等着了。
听到好消息,也是高兴地很。
现在家大业大,日子好了,那就是盼着孩子更多一些的。
闺女男丁他们都喜欢。
小弟弟被抱出来的时候,也是全家挨个过来看,可爱的不得了。
迟潇潇就在想,这个小弟弟,以后肯定是团宠。
希望他平安长大,一生无忧。
小弟弟取名:迟瑞祐。
就连秦翊,晚上回来的时候,还拉着迟潇潇的手,说想赶紧成亲,他也想要有个跟她生的孩子。
迟潇潇郑重的告诉他,自己年纪还小,身体没长好,成亲可以早点,但生孩子要晚一点。
秦翊笑着说,“潇潇,我只是过过嘴瘾,看把你紧张的。
当然是你想什么时候生,就什么时候生了。”
迟潇潇看着他,什么时候秦大哥也这么贫了,难道是自己带歪的。
她也不揭穿,只是笑着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秦翊是去年十月中旬回到崖湾村的。
秦驰一个人在京城撑着,秦翊提前回来了。
秦翊的意思,当初承诺过她,要陪着她长大,那么就是要陪着她长大的。
不过秦翊每个月,总会出去几天,也会很快回来。
迟康看这个新女婿越看越喜欢,就在四合院外院,给他准备了房间。
因为秦驰不回来,就秦翊一个人住秦家小院,也是有点冷清的。
秦翊还要早晚两顿饭来吃饭,来来去去的麻烦。
每天晚上,跟以前一样,秦翊还要陪迟潇潇看些书籍什么的,他俩也会陪着迟涵涵念念书,陪她练大字。
自己未来的岳父都发话了,秦翊自然是遵从的。
如今,秦翊还像以前一样,每天白天在铺子里忙碌,回来就住在外院。
他也会每隔几天,就和迟潇潇一起去秦家小院。
打扫卫生,跟小鹰小翊说说话,喂点吃食。
柳氏过了一个此生最豪华的月子。
一群人围绕着她,心情好,自然恢复的就很好,奶水足,小弟弟也长得白白胖胖的。
……
三月二十,这一天,春播开始了。
迟康继去年买了一百亩旱地之后,今年二月,又买了一百亩旱地。
两块条田离得并不远。
他家里还请了十五个长工和一个庄头,专门打理这两百亩旱地。
庄头和长工的总指挥,当然是迟康。
技术总监,那就是迟老爹了。
迟潇潇去年夏秋播的两万株辣椒和茄子苗,当年九月底,都栽到了迟老爹的地里,栽了五亩地。
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这五亩地已经开始产辣椒和茄子了。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在迟老爹的协助下,他们搭了暖棚。
崖湾村周边,冬季最冷,在零下两度到零上五度之间。
有了暖棚和草帘子,最冷的那半个月,半夜棚里生了炉火。
有两个长工,专门住在棚里,日夜不停的打理这五亩地的蔬菜。
勉勉强强的,冬季,辣椒和茄子苗都没冻死。
每五天,镖车会运送这一批辣椒和茄子,去书南城,批给那边的批发商,做反季蔬菜的销售。
迟潇潇第一年尝试做反季蔬菜,不指望一定能挣钱,就是要把经验储备搜集起来,把销售渠道和消费客户群,给培养起来。
最后迟潇潇大概核算了一下,这两万株蔬菜,投资和回报来看,盈利还是不错的。
后面,还要继续对大棚的保温层,做一些改进。
这个朝代,没有聚乙烯材料的大棚膜。就是用油布纸,草帘,甚至盖帆布。
棚里半夜的炉火一直没有停歇。
书南城,还是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的。
这批蔬菜,他们也没有卖的很贵,每次运过去,那些个大宅院的管家们,基本上就能把蔬菜全部买走。
如果能运到京城,那么肯定会卖个好价钱的,但是运费路上折损,也是很大的。
秦翊的意思,就是如果大棚反季蔬菜做得好,那就不如去京郊买地盖大棚。
种植大棚蔬菜秋冬早春销售,直接就近消化掉,那么赚的更多一些。
这事情都要慢慢来,一步一步的走。
目前,他们的业务,也只是到了书南城,就差不多了。
暖棚里的茄子和辣椒,在二月初就歇秧罢园了。
然后棚里重新播上了密密麻麻的辣椒和茄子种,迟潇潇大概算了下,播了有是将近几百万株苗。
需要至少一千五百亩地才能种植完。
所以迟康赶紧在春季,又买了一百亩地。
那么她家的两百亩地,就是一半辣椒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