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挖藕小分队(二)(1 / 2)

池塘里有些地方藕浅一些,比较好挖。

这陈年老池塘,有些地方也不好挖。

迟潇潇建议,漫过背带裤深度的地方,就不挖了。

先挖好挖的。

以后再看旱灾进行到什么程度。反正总是要想办法解决饿肚子的问题的。

还好,随着大旱,池塘水位也不高。

所以百人的挖藕小分队,齐心协力,几乎扫荡了遍了池塘的角角落落。

收获比迟潇潇预计的还要好。

这古代资源就是丰富。藕也是一层一层的长。

偶尔这些挖藕队员,也会碰到好大的鱼哧溜穿过身边。

队员们也就是淡定的看一眼。

等弄完藕,再来收拾你们。

说好的挖四天,真的就是挖四天。

第四天半下午,迟承运队长跟迟潇潇建议,想把池塘再扫荡一遍,因为一开始没经验,可能有遗漏。

挖藕也是讲究经验的。挖多了一踩就知道有没有。

迟潇潇拒绝了。

这帮人,就是鬼子进村。也不给大自然留一点。

“承运伯伯,这个池塘,以后都属于咱们崖湾村,咱们不能一次性把它们弄绝种了。

要留一些莲藕芽点,整个春夏好好长荷花长莲藕。

到了秋冬,还能再收一次。现在先就这样。

如果旱灾再严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再来挖也不迟。”

迟承运一想非常在理,只好作罢。

所以第四天半下午,

等三十个鱼篓被分散妥善安放在池塘里之后,迟承运喊大家修整好,清点人数,准备返程。

迟安平迟高和一众族老,率崖湾村的村民们,在后山里候着。

当看到一众百十号人的队伍返程的时候,顿时沸腾了。

迟康柳氏也被他们接了过来。

这几日的成绩大家都看得到。

又可以有一阵子不挨饿了,这是活命的希望。

迟潇潇休整了一下,就去爹娘身边站着。

迟高和代表全村和宗族,来给迟康报喜。

迟高和面对着迟康拱拱手,“我迟氏一族子孙迟康膝下长女,迟潇潇。立了大功。特来报喜了。”

这把迟康吓得差点跪下。“使不得使不得,高和伯,折煞晚辈了。”

迟潇潇就看着他们一个个的文绉绉的矫情的很。

迟氏一族,她听成了吃屎一族。

你们开心就好,别忘记给我算一天五个劳力的工分哦,来点实惠的。

……

晚饭后,祠堂里灯光亮堂,人头攒动。

里长迟安平宣布,挖藕小分队,一共挖了五万多斤莲藕。

一阵欢呼。

迟安平继续安抚大家,“各位乡亲们,莲藕挖完了,先每家二十斤分下去,解决这几日的吃食问题。

以后还会慢慢分给大家。

大家放心,家里没壮劳力的,也有份,有四万斤,是按照人头分的,人人有份。

另外一万斤,是按照出壮劳力的人头分,只分给壮劳力,多劳多得。

再有多余的,就充公了。准备下次买进山的装备物资。

也可能没有多余的。因为藕是湿的,越放越轻,会折秤的。”

众人心里一合计,每人至少分三十几斤呢。

没有异议,各自散去。

明天还要池塘篓鱼。

迟安平安排明天要进山的人,都领了大饼子,早点回去休息。

没错,这几日进深山的人,口粮都是村里集体出。

迟潇潇走到迟安平跟前,“三爷爷,莲藕如果一下子全部分给各家,可一定要交代好莲藕的储存方法,可不能没吃完就烂掉了。

回头我想几个法子来储存莲藕。”

“还是潇潇想事情妥当。这事承运你可记好了,务必提醒我,一定要通知到大家。

好不容易弄到物资,谁敢浪费了,我在祖宗面前打他的板子。”

“是,爹。儿子记下了。”

“行,每家分完二十斤后,就赶紧去休息。安排好人守粮仓。

明天还要继续上山篓鱼。”

各自回去。一夜无话。

……

挖藕小分队进山的第五天。

依然是鞭炮开道,到了池塘,迟潇潇交代了以下几个要求。

鱼篓里的鱼,抓大放小。只收一斤以上,或者十来公分以上的。

小鱼小虾小蟹全部放生。

如果有王八乌龟,也是只收四斤以上的中等大小的公的。母的放生。

黄鳝等,只收大的,不收小的。

如果有特别巨大的鱼,王八,乌龟,来队长这里请示再决定。

因为以后这池塘就属于咱们崖湾村了,小鱼长大了,以后定期来捞,最后还是咱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