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野泽与锋辰耶兰赶忙行礼道,
“诺。”
唐杰大夫就坐后,赶忙询问道,
“王上守灵几日,应该非常疲倦了吧?王上应该休息片刻后再来召见臣下。”
周建国赶忙摆了摆手说道,
“寡人辛苦什么,卿士才是辛苦呢。听南宫先生说,你自从上次离开王都以后,就一直在周游列国,这些日子为何会逗留在郑国?”
唐杰大夫赶忙行礼道,
“臣下也是受人邀约,本来是要去齐国稷下学宫观摩一场学派辩论。但是他们临时换了地址,换到了郑国都城。所以臣下就赶往了这里。”
“临时换的地址?什么时候换的?”周建国非常好奇的追问道。
唐杰大夫思考了片刻后说道,
“大概就在王上发布诏书,要求天下贵族都给郑国公吊唁的时间段。可能是有一些贵族学者要来吊唁郑国公,所以才会临时改到这里。”
周建国立刻警觉了起来,自己发布王诏以后改到的这里?
有一些学者,也是一些诸侯国内的贵族,甚至有些人还担任一些官职。
他们将辩论会场从齐国改到郑国,为了少跑腿,大家正好都在郑国都城,这个看上去很合理。
但是却又极其不合理。
对于周建国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庆克竟然也大老远跑来了。
难道庆克不单单是为了与自己当面谈发行纸币的事情?
可能庆克也是奔着这次学派间的大辩论来的?
这个时代,周礼崩溃,天下混沌,各个学派都在极力谋求安定天下的新思想,新思路。
所以这些年,在稷下学宫,还有一些不是很出名的其他学宫也都举办过不少次的学派大争论。
这个大争论一直持续了好几百年,后人称为百家争鸣。
此时的周建国突然意识到,庆克可能在文化上要采取更为激进的攻势了。
因为郑国都城在郑国公丧事以后,举办学派大讨论。
就会引起一部分天下贵族,士族的围观。
毕竟平时的学派大讨论,除了学术界,没多少人关心,但是正好在郑都举办那就会有人顺道围观。
而要是身为天子的周建国也去了,那这次学派大讨论就会被彻底聚焦。
此时聚在郑都的贵族们,必然更加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