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浅谈燕国形式(上)(1 / 2)

金瓯无缺 夜半宿醉 2489 字 2022-10-18

等萧广予的大婚完毕后,建兴皇帝也让他找个时间进宫一趟。

本以为铁定会挨上一顿臭骂,谁晓得皇帝对这事只是稍微提醒几句,就草草完事。

“广予,对燕国内乱,有何见解啊?”

面对老爷子冷不丁的一问,萧广予倒也没做隐瞒。

“儿臣以为,现在表面看李应的确有些手忙脚乱。但,实际上应该都在燕国朝廷承受范围以内。”

建兴皇帝原本清远的目光,在那一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上下打量起萧广予一番后,接着问。

“为何?说来听听。”

萧广予先是朝他弯腰拱手之后,才不好意的挠挠头道。

“那儿臣就先说说自己的拙见,还请父皇指出不足处。”

这里,萧广予就很聪明了。今天这御书房里只有自己一人,没叫老大和老二。而且一上来就问这种‘国际’大事,要知道。这事,最该问的应该是太子。

“儿臣以为,不管是李至还是李亮被困在齐州以东,死是早晚的事。而辽东府的李茂,才应该是这件事的最大变化。”

说到此处,萧广予特意停顿片刻,望向上首的皇帝。建兴皇帝微闭的双眼,朝他示意,让其继续说。

“现在李茂虽然被汪全之困在辽东府,又全歼高丽救援大军。其实,李茂大可凭借手里的几万大军冲出去,然后一路南下,拿下高丽西京,自立为高丽国王。”

建兴皇帝依旧没有睁眼,只是让萧广予接着说。

“现在高丽大军全在婆速和曷懒路,其中,婆速大军已在辽东府城下全军覆没,高丽就只剩下曷懒路。加上,高丽国内本就不稳定,李茂就算不想当高丽王,也大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大摇大摆进入西京城。”

到此,建兴皇帝才睁眼,有些慵懒的说。

“你是觉得李茂应该冲出辽东府,然后去高丽‘借尸还魂’。”

萧广予的确是这个意思,但总觉得还差了些什么。先不说高丽军还剩多少,就说高丽百姓会欢迎李茂吗?

建兴帝站起来在一侧书架上翻找一会儿后,递给他。

“这是昨天燕国情报,你再看看,然后才说话。”

显然,老爷子是对刚才萧广予的话并不满意,不过这张纸上的情报就很有意思了。

纸条张只有区区一行:女真兵临桓州,宋军抵达寿州。

怪不得,一开始燕皇李应就没对几个藩王下死手。原来,是防着女真和宋国。

现在只要李应向全燕发布诏书,说原谅几个做乱的藩王。海州、密州还有辽东府马上就会投降,李应也会得到十数万大军。

若是没有女真南下和宋国北伐,李应或许是一步一步逼死几个藩王。

但,现在一切都发生了。也就是说,燕国内乱也会马上结束。

“父皇,儿臣刚才说错了,还能重说过吗?”

‘嗯’一声之后,建兴皇帝对他微微点头。

“儿臣以为,现在燕国是迈过内乱的坎,可危机却没有跨过去。表面看燕国现在开始备战北方和南方,实则,李应的身子就是燕国最大变数。”

建兴皇帝这次才露出久违的微笑,让人备好一张巨大的地图,还让御林军找来老大和太子。

等人到齐之后,父子四人就开始研究起来。

对于燕国,老大的看法比较激进。这是挑起燕国其他藩王造反的机会。燕国大军马上就会在南北两方,京畿重地守军定然不会太多,是拿下上京城的好机会。

太子则是认为,燕国不管是国力还有号召力都在那里摆着,顶多就是受点伤、流点血,不至于元气大伤。

萧广予一直都摸着下巴,秦国先别想从燕国身上捞点什么好处。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收拾函谷关的容亲王,然后乘机西征。

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汉国更忙。

听说汉军不仅在升龙城下吃了大亏,一仗就白白葬送四万大军。而且吐蕃不断反抗其统治,汉国朝廷派去平叛大军也惨败。

汉国朝廷内更加热闹,都在为立刘画琴之子而吵闹。

“父皇,儿臣以为没了燕国作为后盾。父皇您应该收回函谷关,然后挥师西进。”

建兴皇帝只是略微笑笑,对他们哥仨说道。

“你们啊,一个只会武,不会文。一个呢,只会文,不会武。好不容易有个能文会武的,又是个半吊子。就不能让朕,省点心?”

面对建兴皇帝的数落,兄弟三人都只好低头不语。萧广予心道:有能耐你说个主意啊,只说不练。

或许是建兴皇帝看出了他们三人的不服气,手指向地图。

“函谷关东面就是燕国,若是把你们皇叔惹急眼了,跑去燕国,想过后果没?”

兄弟三人一阵观望,纷纷摇头。这点,萧广予还真没想到。

接着,建兴帝指向上京城。

“奉圣州的四万人是干嘛的?还想直接拿下上京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