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公告栏时,叶子胜停了下来驻足观看。
教务处已经把曾经的高一高二,也就是现在的高二高三的全年级排名、还有原高三的高考概括成绩给张贴公示了,前两天这里一直都有大量围观的同学,叶子胜还没来认真看过,这时碰巧人少了。
叶子胜看了下,王明明在196名,这个是早已知道的,他又找到了几名自己的初中同学排名,都在中游位置。
他又看了看高考情况,总考生有750多人,有460多名达到了录取分数线,其中一本的有190多名。
这高考成绩,对于一个资源贫瘠、方方面面都落后的山区小县城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诶,孙正伟,你们乡今年有几个考上高中的?”看着整个排名榜上,寥寥无几的几名本乡中学出来的学生名字,叶子胜忽然问道。
“好像有十来个人吧,暑假听朋友大概提了下,没细问。你们乡多少?”孙正伟不确定的答道。
叶子胜无奈的样子笑了笑,“和往年一样惨,今年才6个,其中两个还是复读的。绝大多数初中生都是去读中专了。”
这结果,看来和往年一样没什么变化。孙正伟是他隔壁乡,规模人口都比自己乡大,人数上每年都会比自己乡多几个考上高中的。
“嘿嘿,要说到初高中升学率,哪年不是我母校中学占大头。”刘长有在一边很臭屁的说道。
“滚蛋。”叶子胜和孙正伟异口同声的骂道。
刘长有也不介意被骂,更得意的说道:“哎,咱母校就是厉害。”
刘长有家虽然也住在北路乡下,但是在行政这块属于红梅镇,红梅镇相当于梅城的郊区,所以刘长有中小学是在城里的学校度过的。
他所读的梅城二中,只有初中部,每年都几乎占据了全县初升高学生三分之二的数量,每年都要为一中送来400多名中高一学生。所以在一中,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楼上扔块砖头下去,随机打倒操场上的三个学生,其中两个肯定是二中的。一中虽然也有初中部分校区,不过规模不大,在学生数量上完全没法和二中比。
“赵宇你那的中学呢?有多少上了高中的?”叶子胜又问。
“我们那啊?好像有120多人,我也是听我家隔壁一个初中生说的。”赵宇答道。
“还是你们南路厉害啊。”孙正伟诚心的赞叹。
“南路确实厉害,年年除了我们二中外,生源最多的地方。”刘长有也赞同的说道。
“想来就我们北路最差,每年的生源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西路东路每年都还能各有几十人。”叶子胜摇摇头,无奈的说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其他几人赞同的点头。都是梅城的娃,对自己的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县城是半个山城,像个半圆的口袋,只有东路南路可以往外到其它的城市,但东路再往外,又被本市隔壁县把资源给占据了。只有南路最好,通往省会的必经之路,交通发达,又有个大镇,还没本市其它县瓜分资源,所以是经济相对发展的最好、人口最多的一条路,教学质量当然就会相对的提高很多。
“所以每次北路的学生和其他它路的学生有矛盾,都是咱北路的学生吃亏,人太少了,打嘛打不过,骂也骂不过。”孙正伟幽默的说道。
几个人嗤嗤发笑,虽然知道孙正伟是开玩笑,不过却是事实。
“你这笑话真他妈冷。”刘长有笑骂。
“其实我是觉得吧,咱们乡下的学校还是挺吃亏的,好的教学资源是往上集中的,也就导致了越差的地方,越难有几个学生能读书读出来。如果有资源,教学质量能提高些,我是相信咱们四路的乡镇学生,还能提高初升高的数量。”叶子胜惋惜的说道。
“那这是肯定的,谁都知道,我爸以前就想把我转学到二中。”孙正伟附和的说,“结果转不过去,二中不收,哈哈。”
“你还有这事?感觉我们二中很容易进啊,你爸做生意就没认识什么人吗?进不了也没找人?我有同学就是这么进来的。”刘长有不太理解的问。
“我爸做的生意又不会和那些圈子有什么交集,又不是做多大的生意,能认识什么人?还好本帅哥不负众望,侥幸爬进了一中。”孙正伟不无得意的说道。
几个人一笑,除了赵宇是分数够了考进来的,大家都差不多,属于差点就没爬进来的那种。
“Hi,叶子胜,在这干嘛呢。”旁边传来一个女生的声音。
叶子胜转头一看,有些奇怪的说道:“陈晓露啊,诶,你这么早就来学校,是没回家吃晚饭的?”
自从上次去陈晓露家修过电脑后,两人也慢慢熟悉了。
因为和叶子胜熟悉了,便连着他身边的朋友也认识,和孙正伟、刘长有相互打了个招呼后,陈晓露回到:“没回,我爸加班,我妈去我外婆家了,我就食堂随便吃点。你们在聊啥呢?看你们在这叽里咕噜的,聊的挺热闹啊。”她又指着公示栏说:“不会还在讨论这排名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