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地说,花生随便拔下一根腿毛都比裕华的腰粗!
裕华的负责人微笑地说,“具体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听说富华能脱颖而出是因为采用了创新的概念,让专家们很惊喜,领导昨夜亲自回电话希望给它一次机会。”
晚上。
何副匆匆忙忙地来到白天鹅宾馆,裕华的负责人递给何副一份合同,合约上白纸黑字写着裕华每年将向富华采购三十万台空调扇。台式空调扇进货价港币是80港元,塔式风扇100港元。人民币跟港元的汇率是1:0.8。
何副眼珠子转了转,快速地计算了一下每台空调扇大致的材料、人力、运输成本,这份合同签了年利润高达千万元!不仅给华国吸引了外汇,还给特区创造了成绩。
裕华的负责人微笑着说:“何厂长,先不着急着签合同。我们需要达成一些共识。
富华的生产资格远远达不到裕华的需求,但富华空调扇的创意,我们评审们看了非常欣赏,决定采用这个创意。我们希望富华今年能扩大生产规模,保证年产量达到五十万台。何厂长,您觉得呢?”
何副心头涌起一阵狂喜,他毫不犹豫地点头,果断地签名、盖上工厂的章。
签!当然签,有这份合同,拿去银行和政府肯定能批下贷款。他们就是拼了命也得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何副做梦都在想着这一天,裕华的这笔订单,就好比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巨石似的馅饼,他们即便是冒着被砸死的风险,也要接下来!
何副签完合同,走出会议室双脚还是发软的,脑子也是晕乎乎的。
推开门的一刹那,门外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那些平时需要人三顾茅庐拜访,用奖金才能聘请到的大厂技术员、工程师,频频出现在报纸上的模范领导纷纷都向何副涌去。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面孔朝他走来。
“恭喜老弟。”
“恭喜恭喜,没想到这次让富华截了胡。”
“何英,听说你们厂弄了一个‘空调式风扇',你可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个这个空调风扇吗?”
大家都是电器行业的老大哥了,曾经也是一度辉煌过的大厂家,虽然没拿下裕华的标,但这点肚量还是有的。尤其搞技术的工程师,听说空调式风扇这个全新的概念好奇得想逮住何副弄个明白。
这时候华国人集体主义的精神又占了上风,说句不好听的,虽然不服气输给富华,但是单子被华国拿走总比被小日-本拿走强多了。心态崩了不要紧,调解调解也就过来了。
中标结果公示会俨然变成了交流会,何副第一次那么受到行业老大哥们的重视,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所谓的一夜成名,大概也就如此。
何副还是记得守口如瓶。
他谦虚地跟行业的领头人们说:“其实这个空调扇是几个年轻人想出来的,我们富华只是恰好碰上了这个创意。国家要大力发展青年人队伍没错啊,现在的年轻人脑子灵活、转得快,不像我们思路那么僵硬……”
他委婉又吝啬地说:“我们的空调扇顾名思义就像空调,不过它比空调节能,打开后能够降低周围5~10℃,十分适合年轻人使用。具体的我就不细讲了,涉及到商业秘密,等我申请到广交会的展位,让大家见识一下。”
各大电器的生产商、技术员们听了纷纷拉住何英,就着节骨眼还在卖关子,不讲清楚哪里能放他走了?
……
广交会。
羊城的政府给富华分配了一个小小的独立展位,五台新做好的空调扇甫一亮相,就成了今年大家关注的焦点。
广交会上来了很多外籍的采购商,有不辞遥远从东南亚、南洋、岛国,甚至欧美的采购商、也有从对岸来的港商,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也闻风而动。
往年广交会上采购商们偏爱于采购编制工艺品、皮包、珠宝瓷器、纺织品、茶叶等等富有华国特色的产品,这些东西刚开始也挺受外商们的青睐,每一届产品如此,缺乏新意,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久而久之外商难免“审美疲劳”。
以往华国的广交会被港商和海外的采购商诟病,是“土特产”的专卖会。
一个港商失望地点评说:“没什么靓眼的好货,回去啦,都是一些土特产。”
跟他同行的采购商摇摇头,不赞同地说,“改革开放以后广交会还是值得看的,改变很大!五金建材、电子家电区挺不错的,这两年都有很多新货。听说裕华百货今年没要日产的电风扇……”
传说中打败了日系风扇的“空调扇”,它一登场就吸引了很多目光。
很多采购商经过了这个展位,双目中流露出不可思议惊喜,“这个好凉快!”
“天,它比电风扇凉快好多!”
金秋十月,北方已经开始转凉,但在秋老虎的威力之下羊城的气温依旧冲上新高。展览即便有空调,但因为展会场地过大,空调外机竭尽全力喷洒出冷空气,采购商们还是热得满头大汗,身上的衬衫贴在了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