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心服口服(1 / 2)

徐备鸿自幼练习书法,自然知道这幅字有多难得。

不说别的,就单是这幅字的笔锋、风骨就已经在书法一道将他彻底碾压,说陆云霄是能开宗立派的书法宗师,绝对毫不为过。

徐备鸿怎么可能就这么认怂!

当即恨声道:

“楷书写的再好又有什么用,有哪位名家是靠着楷书名垂青史的!”

“楷书这种东西,连小孩子入门都要学,说明不了什么东西,你不是说这行书满江红是你写的嘛,那你就再写一幅行书出来,草书也可以,若是还有如此水平,我绝不会再废话一句。”

面对徐备鸿的嘴硬,陆云霄淡然一笑:

“我虽不喜欢在人前显摆,不过,总要让你死个明白。”

他说完掀开第一幅楷书,蘸墨准备开写。

铺纸的同时,陆云霄淡淡叙道:

“那就先写行书,我行书谈不上精湛,与王右军相差甚远,但自觉还是得到几分神韵的。”

说着,他落笔而书。

这一次,他写的是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寥寥四十余字,陆云霄一气呵成。

字里行间虽然不像先前满江红中沙场铁血后的杀气阵阵与满腔豪情,却充斥着对底层百姓如今生活的无奈喟叹。

徐备鸿看着这幅字,眼睛瞪的老大。

眼神里除了震惊剩下的就是惊骇。

直到此刻,他终于认识到,眼前陆云霄这种程度的书法,已经对他构成了碾压。

从头到脚彻彻底底的碾压。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就好比说,徐备鸿的字就是街上小打小闹的混混。

而陆云霄已经到了肩扛核武打飞机的水平。

两者之间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徐备鸿想的是自己的输赢,可他老师楚念凉的眼界比他高出无数台阶。

他打量着陆云霄这副字,还一会儿才低声评论道:

“我以为,以陆云霄这幅字……已然足以平媲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对于楚念凉的评价,陆云霄只是浅浅一笑,又抽出一张宣纸,继续道:

“天下书法,最难的是草书,帝国书法前后数千年,我以为,首屈一指的当数前朝的张旭张伯高。”

说着,陆云霄再次提笔,其周身气势也在他提笔的瞬间再次出现变化。

整个人身上都涌出一股豪气,竟隐约间让两位名满天下的老先生都有种情不自禁想去膜拜的冲动。

陆云霄深吸口气,缓缓落笔。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顷刻之间,一股澎湃豪情跃然纸上。

让两位老先生自此为止惊叹。

沉默好一会儿,楚念凉才赞道:

“这首十六字令,其中蕴含的豪情壮志……”

蒋长山点点头:

“没错,这幅字隐约有张伯高先生的风骨,可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豪情壮志又多出张伯高前辈留世字迹中没有的澎湃豪情,比张伯高的字中,多出一股铁骨铮铮的韵味!”

“绝对称得上是一幅传世之作!”

其实单论书法的技巧,陆云霄知道自己与那些成名千百年的书法大家尚有不小的距离。

但,陆云霄在西境迭经战阵杀伐,见过不少大山大景。

其书法中自然就带了一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豪情。

而正是因为他的豪情壮志,才将他的书法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不止。

……

两位国学大师的肯定再次拔高了陆云霄书法的水准,用他们的话说,以陆云霄的水平,足以媲美帝国历史上任何一位书法大家。

这样的评判,直接让徐备鸿脸上阴晴不定,张了张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倒是他老师楚念凉在顿了几秒后,终于缓步走到陆云霄跟前,抱拳躬身:

“陆先生大才,老夫自愧不如,为刚刚对先生的怀疑致歉。”

他说着就要躬身行礼。

陆云霄急忙上前拦住。

“楚先生客气了,不过是学生随手涂鸦罢了,是两位先生抬爱了。”

楚念凉摇头:

“我等说的皆是肺腑之言,若你这三幅字都是涂鸦,那天下就再无所谓的书法可言了。”

说着,他拉过还在一旁发愣的徐备鸿,冷声道:

“备鸿,还不过来向陆先生道歉!”

“陆先生这样的书法大家,绝不能被你如此唐突。”

徐备鸿终于反应过来,抬头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