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声姓名一旧客(2 / 3)

云泥间 张文澈 5410 字 2022-08-06

“张老师,我爹娘被警察带走了,他们会有事吗?”

这是他困惑于心的烦恼,为了此事,吃不好睡不好,也静不下心学习。

“这个案子,我也不太了解。”张芳不忍直说。

“可是,我听说了。”吴家宝一字一句:“我是爹娘花钱买来的,是拐卖儿童,要负法律责任,可能要坐牢的。”

吴家宝声音有些更咽,他继续说。

“怎么就这样了,像做梦一样。”

“我爹娘从小最疼我,姐姐们都没有上过学,为了供我的学费,姐姐们一个接一个的嫁人,靠着那些送来我家的彩礼,才缴的上学费。”

“我姐姐说,有一份谅解书,我爹娘就能没事儿。”吴家宝嗫嚅。

“老师,他们都说为我好,可我为什么要承受这些......”

他的眼泪倾泻如柱,更咽的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两人坐在操场的花坛上,张芳从包里拿了一包纸巾。

等他哭过后,张芳拍了拍吴家宝的肩膀。

“吴家宝,事儿压不跨一个人,你的心态才是真正的主人。你已满十八岁,读了多年书,受了思想教育,有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千万不要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你的亲生父母,心里并不好受。”

操场另一端,那边伫立着两个与夜色交融的身影,远远跟随着他们的步伐。

在萧瑟的秋风中,落叶卷了一地,也衬的远处的身影无限落寞与孤寂。

可怜,天下父母心。

是啊!吴家宝是一个接受了十二年教育的学生,他学过语文,知道礼义与廉耻,学过政治,知道法律和公道。

或许因为一时的冲击,造成困顿和迷茫。

但,他又怎么会不知道抉择呢?

张芳了解自己的学生,这个少年心里有自己的认知和原则,他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还有痛哭一场的情绪释放。

心结需要自己去和解,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这件事儿沸腾了半个多月,最终以一份谅解书而达成了双方的和解。

亲生父母泣血泪,在儿子的请求下,写下了一份谅解书,可他们心里的苦,又如何能谅解?

十六年的生离,再见时的生疏,亲情的裂隙,已经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

但有幸,孩子回来了。

一切的怨憎与仇恨,也都能在往后的日子里和解。

吴家宝的父母带儿子离开之前,特别准备了些心意,拜访了张芳。

几人一起吃了顿便饭,礼物张芳没收,但她有个不情之请。

因此,夫妻二人临行前在记者媒体面前表示,以后退出公众视野,不希望媒体再打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不希望有人再炒作这个新闻。

一家人开着车驶出了村落,这条崭新的路上,伤心的父母找回了失散的孩子。寻子多年,这是最后一程路。

吴家宝看着窗外的风景,他主动跟父母聊起:“爸爸妈妈,看这条路。”

这条通往新世界的路,这条带着孩子回家的路,这条蜿蜒的盘旋着大山的路。

“刚修不到一年。”他热泪盈眶:“我的老师也是参与建设它的人。”

前方的路漫漫且长长,他的新生活充满了未知,但此后吴家宝会是一个更强大的人。

这是一个家的破裂和一个家的新生,愿天下无拐。

但此事使得临溪山背负不少骂名,甚至被戴上‘人贩子之乡’的帽子,当地被网民纳入地域黑的范畴。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对于临溪山的开发而言,无形中增设了一道门槛。

掌握舆论风向标的就是大道集团,这次新闻的宣发和煽风点火,少不了他们的添砖加瓦。

几个投资集团,陆续表现出撤资的意愿。

张芳唯一能说上话的只有蒋氏集团。

蒋总首先是个生意人。她要付出的,一定是能看到回报的东西,并不会因为张芳的三言两语而被打动。

如果,这个项目就此停滞了,那这些年的付出与努力,也就功亏一篑。

蒋乐乐的微博曾经发起多次助农活动,都是为了临溪山的蜜柚宣传,包括少数几个发表的视频取景在临溪山,当时赞美的文字此时看来,就十分刺眼了。

现在被扒出来,她的微博评论区是第一批被网民攻陷的阵地。

网民们找到了愤怒的宣泄口,在不断地谩骂声中,网友还上升到了人肉的地步。

好几次,蒋乐乐助理代收的包裹里面装着死老鼠,或是蛇一类的恶心东西。

更有丧心病狂的黑粉,还偷偷摸索到了蒋乐乐家的住址。

在门上,喷上红色的大字:帮人贩子说话,去死。

蒋乐乐在酒店里住了一个多礼拜,在新家安顿好了之后,才搬进去。

周颂连续给蒋乐乐打了几天电话,都没人接听。

直到她助理小郑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