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落叶他乡树(一)(2 / 3)

云泥间 张文澈 5392 字 2022-08-06

看到五六条好友申请,都来自同一个id,名叫策马西风。

查看好友申请的频率是每天加一次,周颂看了眼班群,没有这个人,犹豫了会她通过了好友申请。

她的微信名很简单,就一个颂字。

周颂编辑了一条短信过去。

颂:你好,你是?

周颂把迷彩的行囊扔进大巴的行李舱里,去商店里买了几瓶饮料,到大巴上发给同学们。

一路上车子行驶摇摇晃晃,身心疲惫的她靠在车窗上睡了过去。

醒来之后,她看到手机上弹出的回复信息。

策马西风:hello!

策马西风:相亲的,加个微信。

颂:ok

周颂回了学校就开始肝论文,每天泡在图书馆里。

冯依时不时打个电话催她跟人家多聊几句天,周颂不以为意,她被念的头大,挂断电话后翻了下联系人列表,点进策马西风的朋友圈看了下。

他发的动态不多,但周颂却认真看了起来。

最近的一条动态是在贵州山区,配了一张喀斯特地貌的照片,内容写了两个字:一般。

周颂看了下时间,巧合的是那几天她也在贵州山区考察,而且是同一个景点。

不过她跟考察队去的是还没开发的荒山,策马西风去的是景区。

周颂点了个赞,翻开聊天列表主动发了个信息过去。

颂:看喀斯特地貌还是要去云南或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

等了会儿没有回复,周颂退出了窗口,缓缓弹出一条新信息。

策马西风:谢谢,不过我不是去看风景的。

颂:那看什么?

策马西风:姑娘

策马西风:可惜了,没看着。

周颂看他朋友圈,挺一本正经的,没想到聊天反差这么大,这人......倒是挺有意思。

学校放了暑假之后,周颂马不停蹄的回灯芯桥,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临溪山上。

每天凌晨五点背着行囊上山,晚上天黑之前开始下山,她日复一日的攀登。

山脉走向,水源流量,矿产资源,植被覆盖的地图在她的手册上越来越完整。

周颂每天扛着个大背包,里面除了一天的干粮以外,就是基本求生工具和地质类工具。

爹娘看着她皮肤被晒得越来越黝黑,止不住的心疼。

周老六卷着旱烟,看到闺女儿回来了忍不住问:“小六,这山上就这么多稀罕物?”

周颂连日来的工作进展还算顺利,她迫不及待的翻开自己的工作手册一一给父亲介绍。

从植被到山脉走向,说完,小六感慨:“要是咱们临溪山以后也能开发,该多好。”

“开发了有啥好处?”周老六不解的问。

“如果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年轻人返乡就业,建设家乡。”周颂解释。

“咱们这儿种种地还行。”老六抖了抖烟灰,开口问道:“芳妮儿倒也说要带着大家致富,你们说的是一种意思不?”

意思是差不多的,周颂点头

周颂知道张芳性格好强,一心想闯出点名堂,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个致命得打击。

周颂特意打电话去安慰她,张芳此时已经想开了,她说回到家乡才踏实,至少得干点实事。

本来张芳是派到其他地方任职的,张芳为此特意写了洋洋洒洒五千字的申请报告,向组织申请调任家乡。

字字恳切,决心真诚,最终才调回了临溪镇,还因为这封信里的一番政策见解和想干实事的言论,得到了组织肯定,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一向不与她谈论工作的周怀明,践行之时特地跟她会谈了一番。

张芳的心里大概明白了自己内心缺失的一块儿是什么。

她是大山的女儿,干实事儿,她的内心才踏实。

工作里的阻力不少,城里的机关单位还有少数女干部,到了乡下就只有一大帮老爷们。

唯一的女人只有张芳,同事们嗤之以鼻,女人能干什么事儿呢?

张芳性格算的上四面玲珑,处理人际关系一向是她的强项,她记得蒋总教的,利用自己女性的优势,学会低头和博取同情。

一段时间下来跟大伙对她也都颇为照顾了,再加上工作上一起共事,也发现这个姑娘身上有几分才能,张芳在机关里混的还算可以。

同事们打趣:到底是大城市来的,跟农村姑娘就是不一样。

张芳解决了后顾之忧,她要大刀阔斧的开始干了。

想要富,先修路。

马路只通到镇上,各处村子里是没有修进去的,向上面申请的拨款早已下来。

只不过还需要村民再募捐一部分,问题就在这儿了,谁家也不愿意出钱修路。

张芳生长在这个地方,她对民情民意算是了解。

她把目标放在带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