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了孔学的“远神论”。从孔子开始,就不随便讲“怪、力、乱、神”之事。孔子的学生请教他如何事鬼神和生死之事时,孔子说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既不是虔诚的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而是远神论。
但儒教掌握思想领域只有两百多年,所谓的远神论只是活跃在上层世家士子,在中下层民众心理,还是有对神灵的膜拜,毕竟生老病死问题、鬼神问题都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特别是两汉时期灾祸不断、战乱不止、民众生死未卜,更需要精神上的信仰,这时道教兴起便是人们需要这种宗教,至于儒教跟后世的某主义一样都只能做人的政治信仰,无法做人的精神信仰。
而道教不论从教义还是从组织方式,都不是一个可以称得上国教的宗教,若不是佛教以及其他宗教都是胡人传来被汉人排斥,恐怕道教早就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大汉非常需要一个完善的积极的宗教来填补人们精神世界的空白。
再者,汉族的骨髓里一直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的宗教信仰,那就是祖宗崇拜,可以不拜任何神仙,却不能不祭祖。而且汉人最信天命,岁数越大,天命观的信仰就越深,就会越来越相信世间有神灵。
金良想通这一切,便不再担心什么,而是义无反顾地大力发展通天教。
虽然金良明白宗教信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巨大推动力,但他不想让通天教重蹈佛教、道教、基督教的覆辙,不想让通天教过多地干涉政治,更不想让通天教凌驾在政治之上,所以他严格限制通天教的活动范围,只准传教,不准干涉地方政务,更不准干涉军务,严格限制教堂的规模,超级教堂内不准超过一百名教士,大教堂内不准超过四十名教士,教堂里不准超过十名,小教堂里只有一个,考虑到小教堂里只有一个教士忙不过来,容许教士的妻子或其他虔诚教徒以辅助教士的身份协助之。
跟道教一样,虽然国家的所有法律法规都能约束到教士的活动,但这些教士却可以娶妻可以吃肉,没有其他宗教的不可理喻的忌讳。
等通天教发展到一定程度,也等金良的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良就准备在大汉境内全面取缔其他教派,只会在那些驯化的胡人内部保留佛教,保留那个以政治信仰为主的儒教,其他的宗教,特别是外来的宗教,全部予以打击,所有相关的建筑一律改为通天教的教堂。
现在大汉的中心是襄阳,襄阳的中心是皇宫,皇宫右侧耸立着中央城堡,皇宫左侧新近落成了一个巨大的白色石塔,塔基全部是用汉白玉铺就的,这白塔从东南西北四面来看都是一个笔直往上的梯,梯每一级分段镀金,镀金的表面形成了一段段金光闪闪的八卦图案,白塔顶部立着一杆旗帜,上面绘制着一个太极八卦图,神秘而和谐。
那个白色巨塔便是举世闻名的通天塔,通天的梯共有三百六十五级,每三十级一层,亦有十二层。
通天塔同时又是大汉最大的通天教教堂,里面供奉了所有天神、天仙、地仙、人仙的雕像,特别是盘古、华胥、伏羲、女娲四大天神的雕像,都有六多高,通体镀金,四月阳光从通天塔的缝隙照耀进来,四大神像金光闪闪,耀眼无比,特别是他们的头顶,经常闪着耀眼的光圈,更加增强了他们的神圣感,除了金良等少数知情人之外,所有教徒进入通天塔,看到四大神像,都不禁涌起跪倒膜拜的冲动。
金良参加了通天塔落成大典后,将所有后续事情都交给于吉、南海仙人打理,他准备从繁琐的教务中挣脱,回归到他熟悉的军务中去。
金良回到自己的大将军府,滚鞍下马,准备牵着赤兔马进入府内,府门口走过一个人,将他拦住道:“师兄,别来无恙?!”声音略带沙哑,是非常好听的女中音。平淡的话语里带着浓重的幽怨。
金良定晴一看,原来是多日不见的蔡琰,自从开始陪着大儿金琪一起玩耍。陪着蔡琰、貂蝉、张宁、邹晴四个老婆待产,金良就沉浸在天伦之乐中,便是跟南海仙人、于吉两个大神棍一起创建通天教。金良也是一忙完教务,就回来大将军府,陪着老婆孩玩耍,这个时候的他浑然把他跟蔡琰的婚约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