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虫害(2合1)(2 / 6)

青州兵呼喊下,纷纷缴械投降。

于禁跟太史慈、管亥商议过了,决定继续乘胜追击,将泰山郡扫平。

泰山郡境内净是大山,布满了大股小股的山贼,清剿了昌豨等黄巾余党后,于禁大军便缠在这里,不得动弹,因为数不清的山贼都需要清剿,而入山进剿时,山贼玩游击战术,让青州兵团疲于奔命。

于禁无奈,只得传报金良,请他定夺。

恰逢这时兖州黄巾猖獗,多有越过东郡来魏郡骚扰的小股黄巾余党,金良烦不甚烦,便想找一个强有力人物坐镇东郡,清剿那些黄巾,为冀州做好屏障。

不知道这时的金良是不是跟妻儿待久了,天伦之乐享受多了,他脑一时糊涂,竟然做出了那样的决定,平原郡内黄巾已经扫平,平原郡太守曹操在扫平黄巾时立下大功,让他去东郡做太守,东郡原来比平原郡富饶,曹操到东郡做太守算是一种提拔,当然金良现在想到的就是利用曹操、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来为自己守好冀州的南大门。

这时金良忘了,历史上的曹操正是做了东郡太守,在兖州的地盘,因为清剿黄巾得力,他本身又是兖州陈留郡大户,跟陈留郡许多世家有千丝万缕联系,所以能在原来兖州刺史刘岱讨伐黄巾被杀之后,得兖州本地世家的荐举,就任兖州刺史,开始了他的争霸生涯。

金良此举算是把一块砖石给自己的宿命敌人垫脚,这样的雷锋,金良是不知觉地做了,归根结底是金良现在记不清曹操的争霸历史了,他因为近的一帆风顺,对曹操放松了警惕。

曹操做了东郡太守,金良也没有把刘备封为平原太守,因为现在平原太平了,不需要刘备在那里了,便让刘备去做泰山郡太守,让他跟关羽、张飞讨伐山贼去,于禁则统领青州兵团继续讨伐青州残余黄巾。

说是讨伐黄巾,实际上是为了金良得到青州做铺垫,一旦把北海国内的黄巾扫平了,孔融也要来内做礼部侍郎了。

金良现在不为朔州、青州发愁,但他发愁一件事情,他知道当初西部鲜卑之所以能够一下后退这么远,后退到漠北草原,是因为这个冬天并不寒冷,至今为止只下过一场雪,下过以后很就晴天了,那些鲜卑部落的牛羊都可以安然过冬,这个冬天对游牧民族来说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金良却一脸愁容,冬天不冷对农耕民族并不是好事,因为明年必将有大蝗灾。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大片庄稼颗粒无收,想到这里,金良都不寒而栗,他十分清楚,不论是大汉民众还是中央军,都十分依赖粮食,若是因为蝗虫过境而粮食大幅度减产,就大大影响自己的战略推进。

现在看来,明年的蝗灾已经不可避免。因为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天气干旱,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量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自从十常侍之乱以后,整个北方都没有下过什么雨,播种谷、小麦都是挑河里的水来灌溉的,雨水和雪水不足,便给蝗虫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环境,一旦蝗虫的数量密集起来,便会造成蝗灾,到时候便是遮天蔽日的蝗虫,吞噬庄稼禾苗,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正因为蝗灾如此破坏粮食生产,所以跟水灾、旱灾并列一起,为影响农业的三大灾害。

金良依稀记得,历史上东汉末年有过大蝗灾,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中原连续爆发大蝗灾,这是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蝗灾造成粮食减产绝产,普遍发生人相食啖的惨剧,粮食昂贵到惊人的一斛谷麦数十万钱。在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金钱再多也无粮可籴。

金良派人请来典农将军韩浩来商谈如何防止蝗害。

韩浩这一年多得金良青睐,自己又着实能干,屯田兵团在他的经营下,红红火火,无论是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矿产,都有飞速的发展,已然成了金良争霸天下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虽然其他诸侯都在仿效金良做屯田,很明显,他们已经落后了很多。

屯田兵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发展太过迅猛,已经有二百多万人,所以有人建议金良把屯田兵团按照州域来划分,金良便把屯田兵团划分为冀州建设兵团、并州建设兵团、朔州建设兵团,现在青州即将完全占领,便有建立了青州建设兵团。

虽然这些兵团都隶属于典农将军韩浩统领,毕竟这几个州建设兵团的典农中郎将都有直接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