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得到徐庶的确认后,刘璋长出一口气。
并不是痛快,而是确定了这件事后,就可以继续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讨论了。
很快,便看向了荀攸。
“公达,你怎么看?”
荀攸轻抚胡须,没有立刻回答。
即便是他,也不能信口开河。
眼下时间非常重要。
每走错一步,就有可能失去唯一的机会!
片刻后。
“秦王,眼下可以分析的地方实在太少了,臣也无法给出清晰的判断。”
“不过,匈奴人尸体突然消失这种事,太过反常,应该是我们当下为数不多可以调查的方向。”
“其次,增派人手前往大阳,展开细致的搜寻。如果可以的话,甚至要将搜索目标放眼整个河东郡!”
这个提议和大海捞针没什么区别,属于最笨且最耗时的方法。
但是,也是当下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刘璋眉头一紧。
“需要多少人?”
“秦王,河东郡荒无人烟,搜索人数,自然是越多越好。。。”
“不可能!”
刘璋想都没想,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
河东郡太敏感了,大范围增兵,必然会引起动荡。
首当其冲,便是曹魏的司隶与并州。
眼下正值比武大会,如何能够引发这种问题?
荀攸抿着嘴,没有反驳。
身为谋主,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如此说,也是试探孙杰的地位究竟几何。
答案也得到了,至少没有到恐怖的地步。
这时,贾诩开口了。
“秦王,河东郡百姓虽然被迁入了关中,但郡内必然还有生活的百姓。”
“可以暂且派遣千人前往河东,一方面协助搜查,一方面前往大阳附近的城池寻找百姓。”
“千人。。。”
刘璋抵住下巴,眼中闪烁着思索。
哪怕是这个数字,都需要慎重一二。
派遣士兵,就如同向平静的水面投掷石子。
人数越多,石子越大,溅起的水花,引发的波澜也就越大!
最终,刘璋点头同意了下来。
“好吧,就派遣一千人。”
刘璋刚刚做出决定,便看到徐庶欲言又止的模样。
连忙进行询问。
“元直,怎么了?”
同为顶级智者,刘璋愿意听从每一个人的意见。
“秦王,既然怀疑匈奴,为何不派遣使者前往呢?”
“经过上次的教训,难道区区南匈奴还敢忤逆秦王不成?”
原来徐庶是在想这个。
刘璋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一旁的荀攸连忙开口解释。
“元直,自从上次一战后,南匈奴就与我们彻底决裂,双方都视对方为生死大敌。”
“之前是河东卫家,也就是京兆尹卫觊与南匈奴关系密切。”
“但是自从河东卫家迁入关中,再加上河东大战,与南匈奴的联系彻底断了,连互市都已经停止了。”
徐庶没有因为解释恍然大悟,反而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么说,我们对于南匈奴现在的情况,一概不知?”
荀攸有些尴尬,可还是点了点头。
“不错。我们的国策是未来几年内不发动战事。况且精力几乎都放在了曹魏和荆州上。”
“南匈奴经过上次大败,已然是伤筋动骨,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徐庶便看出了根本原因。
完全没有将南匈奴放在眼中。
不是没有办法重视,而是完全懒得重视!
说好听了,是关系恶化,说白了,就是没拿南匈奴当人!
“秦王,兵法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我们对于南匈奴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才变成如今连他们收拾尸体的原因,和是不是他们所作所为都不清楚!”
“如果这些尸体对于南匈奴完全没有用处,有没有可能是其他势力想要借机生事?”
“孙杰等人登入大阳渡口,大概率是为了躲避跟踪之人。毕竟他们不清楚到底是谁在跟踪他们,意图是什么。”
“如果说,臣说的是如果,有人想用南匈奴的尸体做文章,恰好被孙杰等人撞破,那。。。”
徐庶没有说下去,意思已是不言而喻。
真是这个情况的话,孙杰只能是凶多吉少了。。。
“呼。。。”
“是孤大意了,太过藐视南匈奴了!”
刘璋再一次揽下了过错。
这一次,也是真的无法开脱。
毕竟不对南匈奴过多耗费心思,完完全全出自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