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三天之战(2 / 3)

遭到德军侧射火力的打击,再也支撑不住,不得不放弃阵地退守二线阵地。

德军装甲集群抵达苏军二线阵地时,苏军的战地早已被炮兵团猛烈的炮火轰的面目全非。

比起第一道阵地,苏军在二线阵地的表现不比之前好多少,甚至因为溃兵带来的恐慌而士气大跌。

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帝国元帅师的装甲集群连克苏军四道战壕,战斗进行到当天中午,帝国元帅师的部队顺利凿穿苏军防线,向目的地,二十公里外蒂萨河边的蒂萨新城扑去。

大约半个小时后,蒂萨河左岸,大德意志师也突破当面苏军的防线,向目的地,和蒂萨新城隔河对望的波尔加尔狂飙猛进。

两支装甲部队为钳头,六十七军两个步兵师和意大利的两支部队为钳身,德军常用的钳形攻势重现在蒂萨河畔。

德军的钳形攻势规模并不大,但是却给十二集团军和西南方面军带来极大的困扰。

喀尔巴阡山山脚下,穆卡切沃城内,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内,基尔波诺斯上将和布琼尼元帅站在地图旁,眉头紧皱。

看着地图上参谋们刚刚标出的两个蓝色箭头,布琼尼元帅说道:“德国人的两支进攻部队是想包围我们在河边的部队,我们必须派出预备队反击,打乱他们的部署。我建议,让19坦克时的部队分成两路,分别对德国人的部队发动反击,阻止他们合拢包围圈。”

听到布琼尼元帅这种外行的建议,基尔波诺斯毫不犹豫地反驳道:“不行,先前的战斗已经证明,我们的坦克师不是德军装甲师的对手。现在要把一个坦克师拆分开,去对付敌人两支装甲部队,只会被两路德军全部打败。与其分散我们仅有的装甲力量去打两场必败的战斗,不如集中使用,猛攻一路敌人,这样还有几分胜利的把握。”

布琼尼元帅脸上满是懊恼。

“敌人有两路,我们的装甲预备队却只有一支,我们必须要后方派出更多的预备队来,补充我们的损失。好吧,你是方面军司令员,就按你的意思办。”

基尔波诺斯上将松了一口气,布琼尼这位老元帅虽然缺少使用装甲部队的经验,但是却有一个令人非常欣赏的优点,那就是尊重别人建议,不会用他身为上级的身份强迫自己。

“命令十二集团军,让十九坦克师的部队在蒂萨新城地区迎战德军,这场战斗,只准胜利,不准失败。”

听到”只准胜利,不准失败”这句话,布琼尼嘴唇上比脸盘还要宽阔的胡子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

如果战斗失败,西南方面军失去最后一支坦克师,德军的铁钳就会合拢。

吃掉包围圈中的苏军后,德军在苏军的防线上会打开一个二十多公里的缺口,然后长驱直入,仅剩步兵师的西南方面军无力阻挡敌人的深入,弄不好会被赶出匈牙利。

这一仗,一定要打赢。

迟疑一阵后,布琼尼元帅下定决心。

不行, 必须现在就向最高统帅部要援军。

......

下午一点五十分,帝国元帅装甲师的部队推进到蒂萨新城西南郊区,迎头撞上等待多时的十九坦克师。

通过直升机的观察,帝国元帅装甲师早就发觉这支苏军的存在,毫不犹豫地向这支蒂萨新城门前的绊脚石“踢”来。

两支钢铁洪流,近四百辆坦克鏖战于蒂萨新城郊区,上演了一场质量对数量的战争。

战场上到处都是冲锋中的坦克,坦克履带高速转动时扬起的烟尘,飘荡在战场上空。

德军坦克集群占据质量优势,无论是坦克性能,还是坦克手的素质,E-40型坦克更是集强大的攻防能力于一体,堪称德军装甲集群的中流砥柱。

苏军坦克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总数达到二百七十多辆,几乎是德军坦克的三倍。

凭借着88炮的精准,E-40型坦克率先开火,在一千多米的距离上给苏军坦克点名,打击苏军坦克的嚣张气焰。

KV-1坦克以它高大的身躯,标志性的龟速,顺利吸引了德军坦克手们的注意,成为E-40型坦克上88炮优先照顾的目标。

冲锋的路上,KV-1坦克一辆接着一辆被打瘫在地,有的坦克车身上只有一两个弹洞,弹药没有殉爆,发动机和油箱也没有燃烧,然而却没有坦克手逃出坦克。坦克静静地停在原地,就好像一辆幽灵车。

制造幽灵车的罪魁祸首是88炮装备的Pzgr 39型穿甲弹。

和四号坦克的75毫米口径穿甲弹不同,E-40型坦克装备的88毫米Pzgr39型穿甲弹的弹头装有弹底装药,以及特殊的延时引信。

击穿苏军坦克的装甲后,弹头的引信会被触发,随后引爆弹底装药,爆射出弹片杀伤车体内的苏军坦克手。

正是这种集穿甲弹和高爆弹于一体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