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基尔加丹计划出炉(二合一大章节)(3 / 4)

翌日,陈道看到《人民观察家》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巨幅的四巨头碰杯照片,还有连篇累牍的评论员文章。

一天的时间,德国柏林贵宾云集。

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海军上将,罗马尼亚首相安东内斯库,西班牙首相佛朗哥,以及保加利亚、挪威、南斯拉夫、希腊等国首脑,或是乘飞机,或是乘坐火车抵达柏林,参加轴心国集团为期两天的第一次全体首脑会议。

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军事集团召开会议,会议的内容是什么?哪个国家会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牺牲品?

无数双眼睛战战兢兢地盯着众星云集的柏林,尤其以荷兰、英国、维希法国和瑞士等国最为紧张,无数记者和间谍涌入柏林,纷纷打探会议内容。

而作为德国政治风向标的《人民观察家》报纸,更是第一时间被送到各国领导人的桌面,以供各国领导人了解此次会议的第一手资料。

五天的会议一晃而过,十月十五日,会议结束后,《人民观察家》报头版做出相关报道:

自十月八日以来,伟大元首在柏林亲切会见了轴心国集团各加盟国领袖,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元首高度赞赏了轴心国各国间的关系,并希望各国间关系能够不断提升,快速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成果丰硕。

德国愿同各盟友一道,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各国务实合作和战略协作。为加快各自建设和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而共同努力。

德国愿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同盟友间的友好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推动平等互信、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德国政府郑重向世界各国宣布,轴心国集团不是一个以侵略他国,剥削他国利益为目的的军事集团,而是致力于地区和平与解放受奴役受压迫人民的互助组织,希望有更多的国家能够本着这个目的加入轴心国。

十月十日当天,这份报道的翻译版便被传到华盛顿,摆在罗斯福办公桌上。

看到报道的最后几行字,罗斯福顿时嗤之以鼻。

这么一个横跨欧亚大陆,正在和英国、中国交战的军事集团,竟然标榜自己是和平主义者,说出去谁会相信,他们难道认为全世界都是傻子?

罗斯福反复看着报道,嘴里阵阵发苦。

虽然对苏联加入轴心国早有心理准备,可是真正确定苏联加入轴心国,罗斯福仍然无穷的压力。

再加上这次震动世界的轴心国全体首脑会议,罗斯福面临的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罗斯福的压力主要来自国会,一波波的刺激令美国国会的议员们分歧更加严重。

自苏联宣布加入轴心国那一天起,主战派议员更加活跃,不停提出提案要求主动与英国结盟,共同对抗轴心国集团。

而孤立主义派议员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地讽刺主战派议员为没脑子的蠢驴,竟然要去主动招惹强敌。还说主战派议员想用美国青年的生命去换取个人的政治前途,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冷血动物。

几天来,双方的争吵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压制住对方,有两次几乎上演全武行,刺激的罗斯福一阵阵血压上升。

不幸之中的万幸是,两派达成共识,允许政府提升军费支出,用以扩军备战。

此时,美国陆军兵力已经从一年前的26.9万人迅速增至146.2万人,编成26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1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215个职能团,装备8639架飞机、963辆坦克、7599门火炮、4852门迫击炮、15971挺各式机枪和92973辆汽车;

陆军航空兵从4.3万人增至16.7万人,编成45个作战航空队和6个运输队;

海军从18.9万人增至33.9万人,拥有15艘战列舰、6艘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空母舰、18艘重巡洋舰、19艘轻巡洋舰、168艘舰队驱逐舰、113艘潜艇和400多艘辅助舰艇和船只。

不仅如此,国会还批准制定出庞大的军备工作计划,规定应制造装备150万陆军的武器,储备可供200万军队使用的武器,建立可以武装400万军队的军工生产能力,航空工业每年应该能供应1.8万架飞机,国会为此划拨了50亿美元。

罗斯福还签署了《两洋舰队法》,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增扩海军70%,力图拥有一支能够同时在大西洋打败德国和意大利、在太平洋击败日本的海军。

美国陆军航空兵也计划扩编到210万人,武装飞机增加到10万架。

只要扩军计划能够完成,美国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烦恼总是接连不断出现的,罗斯福也不例外。

对待日本,贸易禁运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虽然在英国与德国和谈后,美国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