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郡县西域(中)(3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7144 字 2022-05-30

向了朝廷一直以来奉行的怀柔远人、礼遇万邦的国策。

推行国策,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他此时杀了亚烈,就等于自认了巡洋之举祸国殃民的罪名。

“王景弘身为大明国使,船队统帅,不能为朝廷增光,反而使大明受辱,将士死难。暂且革职,以观后效。”

片刻后,朱棣打破沉默,俯视殿内文武大臣,朗声道:“至于对亚烈的处置,过几日再议。现在议另一件大事,西域已平,朕决定置之以郡县,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西域之地,自唐以后,至今战乱不休,未曾享有百年之和平。今虽平定西域,可其境内百姓不过两百万余万,大都据城而居。”

兵部尚书金忠躬身奏言道:“那里地广人稀,若设置为郡县,因道路崎岖,怕是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因此,臣以为我大明可以效法前汉,设置西域都督府治理西域。”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王国,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以汉王朝地方官员的身份治理西域。

至于西域都护,则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而郡都尉是一郡之长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

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

西域都护府的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王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境内的和平秩序,确保丝绸商路的畅通。

兵部侍郎齐泰却有不一样的意见,他躬身出列,奏言道:“陛下,鉴于西域地广人稀,被天山从中间分为南北两部分,臣以为当效法盛唐,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武周长安二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辖境相当后世阿尔泰山以西,咸海以东,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

北庭都护府设立后,提携万里,社会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心。

九年后,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又两年后,即开元元年,第二任都护郭虔瑾进驻北庭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戍边。

“陛下,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作为唐王朝设在西域的最高一级军政衙门,使唐王朝在西域可以有效的任命各级官吏,统率边防守军,推行朝廷政令。”

齐泰躬身道:“设置两个都护府,一来可以巩固我大明在西北的边防,二来可以交通西域之西各国,三来可以在突发紧急军情时,两者之间互为依靠,以待朝廷援军。”

朱高煦听到这里,想到了设置两个都护府的第四个好处,即两者间为了治理各自辖区内的百姓,会进行竞争,如此则会加速朝廷对西域的建设与开发。

“金卿、齐卿,朕打算郡县西域,不打算设置都护府,你们什么意见?”

朱棣朗声问道。

金忠躬身答道:“臣赞成郡县西域。”

“臣附议。”齐泰躬身附和道。

“诸位臣工怎么看?”

朱棣环视殿内众臣,高声问道。

“臣等附议。”

其余众臣齐声道。

“既然如此,那朕想听听,诸位对于如何治理西域,有何建议?”

朱棣接着又问道。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