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又要北征了(2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6414 字 2022-05-30

贺鬼力赤即大汗位为名送信,信上说:“比闻北地推奉可汗正位,特差朵儿只、恍然等赉织金文绮四端往致朕意。今天下大定,薄海内外,皆来朝贡,可汗能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使边域万里,烽堠无警,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岂不美哉?”

同时也给北元重臣马儿哈咱、也孙台、阿鲁台致信表示:“以遣使往来意”。

不过,那时鬼力赤及阿鲁台正率部与瓦剌部马哈木激战,无暇顾及此事。

另一方面,在朱高煦的建议下,朱棣下旨安抚已经归顺朝廷的蒙古旧部,并且随时提防北元人的入侵。

也就是说,这两年来,大明对北元采取了两手策略。

当年,鬼力赤在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帮助下取得汗位后不久,阿鲁台就与鬼力赤和他的旧臣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太傅左丞相也孙台产生了重大矛盾。

最后马儿哈咱弃主潜回了瓦剌故地,也孙台被阿鲁台所杀。阿鲁台与鬼力赤徙居海剌儿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河),东部蒙古恢复了故土。

去年六月,元裔本雅失里在忽歹达派出的军队支持下,亲自率军征讨鬼力赤以复兴北元。

然而,未及大军来到,由于鬼力赤与阿鲁台矛盾激化,鬼力赤被阿鲁台所杀。

在北元汗廷无主的情况下,阿鲁台于去年十月拥立本雅失里为北元大汗,其本人担任太师之职。

至此,本雅失里、阿鲁台成为了北元新的统治者。

本雅失里当时尽管实力比较薄弱,但因其是“元之遗裔”,得到了草原各部的大力支持。

而且当时本雅失里的好友忽歹达掌握了亦力把里汗国的大权,于是本雅失里与阿鲁台的野心膨胀起来,完全不把大明的使臣放在眼里。

“陛下圣明!那些前元蛮子,只认得神机营的火铳,认不得通好书信,必须发兵打残他们!”

魏国公徐辉祖朗声道。

朱高煦道:“父皇圣明,我大明若是一味地修筑长城,设要塞防御,便会将战场的主动权,拱手交给长于骑射的草原敌人,唯有取汉武帝之策,主动进攻,寻其主力,一举灭之,方可一劳永逸。”

朱棣看着殿内众人,高声问道:“昔日,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如今永乐一朝,谁能为朕领兵平叛?”

徐辉祖主动请缨道:“末将受封魏国公,食朝廷俸禄,不能白吃干饭,愿上阵擒贼,报效皇恩。”

“陛下,臣弟愿领兵出征,为大明雪耻,为四哥建功!”宁王朱权接话道。

方孝孺躬身道:“陛下,魏国公骁勇善战,领兵北征,定能马到成功。”

“陛下,臣愿领兵!”徐辉祖恭声道。

宁王朱权争着道:“若论智勇韬略,臣弟更胜魏国公一筹,请陛下恩准。”

“父皇,魏国公随开国元勋征战多次,屡立功劳,名声远播,定能一战功成。在过些时日,十七叔就要出海就藩,肩负着建立藩国之重任。而即将建立的宁国位于孔雀半岛东南部,与海外番邦多有接触,可谓是通商之门户。”

朱高煦见宁王朱权抢着要统兵,自然不会让其如愿,当即转身向朱棣奏言道:“诸藩改封海外建国,宁国的建立意义重大,其影响力远远胜过北征。我大明兵多将广,出征漠北,由魏国公挂帅定可凯旋,十七叔不可置出海建国于不顾,因小失大,不分轻重。”

宁王朱权再次力争道:“陛下,领兵作战,正是臣弟之所长。若论谋略,臣弟不一定会输给魏国公。朝廷派兵北征,既然魏国公能去,臣弟为何就不能去?”

徐辉祖不好怼宁王,只是低声应付道:“陛下,宁王殿下文韬武略远胜于臣,臣愿为宁王殿下马前先锋。”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思虑周全。由魏国公挂帅,实为稳妥,请陛下圣断。”

方孝孺躬身行礼道。

“好了,不要再争了。区区反贼,何必惹得诸位如此大动干戈,唇齿相争?犯不上!”

朱棣大手一挥,目光落在徐辉祖身上,道:“徐辉祖,你即刻挂帅,准备出征。”

“臣领旨。”

徐辉祖躬身领命道。

朱棣看向夏原吉道:“郁老尚书因病不能理事,朕让你夏原吉暂理户部事,如今朝廷北征,你要马上准备北征的军饷粮草。”

“臣有一事,要请陛下明示。”

夏原吉躬身作揖道。

“说。”朱棣道。

夏原吉恭声道:“漠北反贼定要铲除,可要筹备银两与粮草,臣却是左右难顾。征西之事,尚未定论,暂且不说。是不是能把营建新都的事先停一停,等徐将军大捷,朝廷的财政压力得到缓解之后,再继续修建新都?”

“不可!”朱棣毫不犹豫道。

他顿了顿,缓声解释道:“你只知道花钱的时候左右为难,却没有看透,若朕此时坐镇北都,阿鲁台岂敢轻举妄动?建新都的事,不仅不能停,还要加快!以最快的速度,给朕修建新都,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