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筑城利器(2 / 3)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5668 字 2022-05-30

:“据古籍记载,在数万年以前,如今的九个大洲是紧密相连的,后来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才逐渐演变成此时的九个大洲。而大荒南洲与大荒东洲上散布着许多部落,我从古籍上找到这些作物,可能正是那些土著人日常的食物。”

“等你率领官兵登陆之后,就会发现,那里的土著人皆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以及白夷和黑夷所不具备的婴儿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

郑和听得目瞪口呆,有些不敢相信朱高煦说的会是真的。

“那些土著也有玉石陪殓下葬的风俗,以及天狗食月、飞龙等传说,装饰上也有饕餮、云雷纹饰,出行也乘轿,也有击鞠游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估计,那些土著与我华夏人同源同宗。”

朱高煦接着道:“因此,你率领官兵登陆之后,不要急着去探索寻找这些作物,而是要先取得土著人的信任,与当地人建立贸易,以物易物,尽量用和平的手段换取我们所需要的各种作物。”

“臣明白了。”郑和颔首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然后便听到了书房外赵俊臣的声音。

“卑职赵俊臣,前来向殿下复命。”

“进来说话。”

朱高煦转身望着门外的赵俊臣,吩咐道。

“是。”赵俊臣恭声道。

随后,他躬身走入书房,将手中的令牌与一封信共同呈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收好令牌,拆开信,快速阅览了一遍,然后激动的道:“很好,任司正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三年了,极具实用性的石泥终于研制出来了!这次用石泥建造的石室,可以抵挡寻常火炮的轰击而不裂开,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郑和曾听朱高煦提及过石泥,知道此物是一种建筑材料,却不知石泥竟然还有如此大的功效。

朱高煦难掩兴奋,对侍立在侧的康平吩咐道:“摆驾,我要去见父皇,禀报这个好消息。”

“是!”康平恭声道。

就在朱高煦出了春和殿之后,奉朱棣之命前来传唤朱高煦前去武英殿议事的李兴,恰好遇见了朱高煦的车驾。

李兴道明来意之后,便加入了朱高煦的队伍。

一会儿后,朱高煦走进了武英殿。

魏国公、曹国公等人立即躬身作揖,行礼道:“见过皇太子殿下。”

朱高煦点头示意。

接着,他向朱棣行礼道:“见过父皇陛下。”“可是有好消息要告诉朕?”

朱棣见朱高煦神采奕奕,面露喜色,当即笑着问道。

“父皇,墨巧司传来消息,用石泥筑造的石室成功抵挡住了将军炮的轰击而未裂开!”

朱高煦将手中信件呈给了朱棣,同时说道:“儿臣让任自垣亲自带人在城西校场上修建了好五座石室,已备炮击实验演示之用,只待父皇下令,便可进行下一轮的炮击实验。”

“诸卿,哈密边境筑城之事进度缓慢,一是有吐鲁番人时常骚扰,二是因修筑城墙所用材料皆是传统石沙,建成后的前几日并不稳固,因此容易被投石车轰击出缺口。”

朱棣将手中的信丢在御桌上,转身环视殿内众人道:“而墨巧司研制出的石泥,可以在十二个时辰内快速凝固,坚硬如石,故名石泥,乃是一等一的筑城利器!”

他见众人面面相觑,不明就里,遂向李兴吩咐道:“摆驾城西校场,朕要带诸卿看一看我大明的筑城利器!”

“奴婢领旨。”

李兴躬身领命,然后开始下去筹备朱棣出行。

一个时辰之后。

城西校场。

徐辉祖、李景隆、刘璟、金忠、齐泰、任自垣以及其他随同官员如郑和、赵俊臣、韦贤等,走在坚硬的石泥地上,簇拥着朱棣、朱高煦二人来到了不久前刚被炮击的那座石室前。

“任司正,刚才炮击石室的火炮,所用铅子重几斤?”

朱棣望着石室墙壁上的凹陷痕迹,随意的问道。

任自垣躬身作答道:“回陛下,刚才将军炮发出的铅子重七斤。”

他口中的“将军炮”,实际上是历史上嘉靖年间才出现的车载大将军炮,不过在朱高煦的指点下,已经提前问世,乃是上好的攻城利器。

此炮属于大型火炮,身用生铁铸造,长三尺有余,重几百斤,前有照星,后有照门,装药一斤以上,铅子(炮弹)重三至五斤,射程可达一里之外,有多道加强箍。

此炮分大、中、小三种,发射七斤、三斤和一斤的铅弹,皆用一辆车运载,车轮前高后低,可在车上直接发射,具有较大威力。

朱棣见众人的目光被车载将军炮吸引,笑着道:“诸卿想必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火炮,既如此,那今日就让你们开开眼界。”

他说到这里,看向朱高煦道:“太子,你去安排。”

“儿臣领旨。”

朱高煦躬身领命道。

随后,他分别对韦贤、赵俊臣、郑和三人吩咐了几句,三人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