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两个坏消息(2 / 3)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5229 字 2022-05-30

“荒谬!”

李景隆反驳道:“诚意伯是说我军将士在掠夺安南么?”

“曹国公勿怒,在下并不是这个意思。”

刘璟解释道:“因为依照盛将军所言,我军将士破城之后,掳掠女子玉帛,实则与强盗无异啊。”

他说到这里,抱拳向朱棣作揖道:“臣请陛下明鉴。”

“都不要吵了。”

朱棣抬手制止了李景隆与刘璟的争论。

“传旨,命惠民医馆派出一队医官,赶赴安南。另外,从福建、广州各地惠民药局转运药材,送去安南前线,为我军将士治疗疫病。”

朱棣思索片刻,沉声吩咐道:“至于是战是停,命盛庸与诸将商议,择机而动,不必再请旨。”

“微臣领旨。”

金忠躬身作揖道。

就在此时,李兴入殿禀告道:“陛下,兵部侍郎齐泰求见。”

朱棣闻言,面无表情道:“传他进来。”

“臣齐泰拜见陛下。”

齐泰入殿之后,当即作揖行礼道。

“平身。”朱棣道。

齐泰道:“启禀陛下,臣刚刚接到甘肃总兵官宋晟将军派人加急送来的军报,请陛下过目。”

他说着话,从袖袋之中掏出了那一份军报。

李兴上前从齐泰手中接过军报,躬着腰行至御桌前,将其呈给了朱棣。

“古圣先贤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朱棣看完军报,感叹道:“这坏消息当真是一个接一个!”他放下军报,递给李兴道:“都看看吧。”

于是,李兴将这份军报交给了魏国公徐辉祖。

徐辉祖看完后,军报依次传给了李景隆、刘璟、金忠等人阅览。

宋晟在军报上说西北战事不利。

亦力把里的边将那拿哈实际被阿鲁台所杀,但阿鲁台却派那拿哈的心腹将领向亦力把里送去消息,声称明军杀死了那拿哈,阿鲁台想祸水西引,调拨大明与亦力把里对战。

明军收复哈密之后,扩建城池,亦力把里察觉到了明军西进的意图。

虽然经过调查后亦力把里知道那拿哈死于阿鲁台之手,但当权者为了让麾下士卒卖命抵抗大明,自然声称是明军杀死了那拿哈。

尽管亦力把里的边军抵不过大明官兵的火器,但他们生长在马背上,逃跑得非常快。

往往明军刚要追击,他们就一溜烟跑回了本国境内的城内。

由于明军还未准备好大举进兵西域,所以宋晟并没有下令进攻亦力把里治下的城池。

可亦力把里在阿鲁台的鼓动与唇亡齿寒的劝说之下,派出了多股吐鲁番的部落势力阻止明军在哈密与亦力把里的边境之地筑城。

亦力把里大概是在阿鲁台的指点之下,改进了投石车,为投石车装上了轮子。

那些骚扰明军的吐鲁番部落势力,竟然用马拉着带轮子的投石车轰击明军在哈密边境修建的城墙。

一旦明军不堪其扰,派出骑兵进攻,吐鲁番则以战兵掩护辅兵拉走投石车,然后逃窜到他们的边境城池之中,而宋晟认为大举进攻亦力把里的时机未到,不准边军攻打吐鲁番的城池。

明军官兵只好在夜里筑城,但天亮之后,城墙还未坚固时,吐鲁番的部落又用投石车轰击城墙。

于是,哈密边境的明军与吐鲁番的部落势力就这样僵持不下,从而导致哈密边境城池修建的进度特别缓慢。

“诸卿可有应对之策?”

朱棣见众臣面面相觑,无人说话,便只好发问道:“魏国公可有建言?”

“陛下,臣暂时没有想到对策。”

徐辉祖躬身直言道。

“曹国公足智多谋,可有良策?”朱棣看向李景隆问道。

李景隆躬身道:“陛下,臣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毕竟出兵西域的时机未到,北疆七大要塞还未修建完毕,而且哈密刚刚克复,百废待兴。于哈密边境修建城池之事,只能缓缓图之了。”

一时间,群臣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众人耳边响起一声巨响,听着像是重型火炮的声音。

“诸卿勿惊,昨日太子禀告朕说,今日墨巧司会进行一次炮轰石室的实验,此轰隆声,听着应该是火炮声。”

朱棣稳如泰山,安抚殿内不知所措的众人道。

南北朝时期,为了修建坚固的城墙抵御外敌,人们总结前代经验,发明出了一种叫做糯米石灰浆的建筑材料。

即把糯米汤掺入石灰砂浆中,便可以混合形成一种新的复合砂浆。

这种糯米石灰浆的强度远远大于纯石灰砂浆,非常的坚固。

后世人发现,明代修建的城墙上还有一种现代人都不愿意,或者说不舍得使用的材料,那就是糯米。

虽然明代没有水泥混凝土,但却有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即由糯米、熟石灰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糯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