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尧舜为何要杀鲧(3 / 3)

史路冲天 错河达旺 5319 字 2022-05-17

马是为鲧。”原来,鲧是黄帝的孙子,出身豪门,妥妥的“帝三代”。难怪他敢骂舜是“匹夫”了。

鲧根红苗正,有能力,还不服舜。舜能容他活下去吗?所以说,鲧是必死无疑,不论他治水有没有成功。何况,舜根本不会给他成功的机会。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还有治水不力这一条现成的罪状。

除了解决鲧之外,尧舜把他的死党共工、驩兜、三苗也一起解决了,并把他们几个定为“四凶”,永远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谓一劳永逸。《史记·五帝本纪》载:“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由此可见,鲧的被杀,其实是统治集团为了争权夺利或惩治异己分子而制造的正反三台冤案。鲧可以说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冤大头”。

许乐写完上面的内容之后,想了想又接着写,从而好彻底揭开血腥的禅让。

那个时代,子承父业,父亲会把自己糊口的本事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禹会治水,肯定是鲧传授的。

许乐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点,那就是各自的谱系到底代表了什么,他想到了颛顼和昌意!高阳帝有两个子嗣,鲧和穷蝉。鲧是大禹的父亲,更是高阳帝之子!高阳帝之后,应该是鲧或穷蝉即位,但实际即位的是高辛(帝喾),高辛之后帝尧!

为什么鲧或穷蝉没有继承帝位呢?《史记》上没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禅让!

如果是禅让,史书一定会大写特写的,可这事连个记录都没有,那原因就只可能是,正反三台斗争,或血腥夺权。

帝尧即位后,心里最不服气的恐怕就是鲧,对帝尧威胁最大的也是鲧。这是为什么鲧不听话的原因:鲧才是帝位的合法继承人。当然,鲧还素有贤名,“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所以,尧不想用鲧来治水,一是因为鲧不听话,二是不想鲧因之而聚集自己的力量,毕竟治水需要调动万民之力,不给权力肯定是不行的。

舜杀鲧,一定是尧授意的,否则舜能随便杀人?

不想用鲧,因为鲧负命毁国,而不是不会治水;那么,杀鲧的理由,就决不应该是治水无功,而一定还是负命毁国的问题。

舜帝也是高阳帝这一支脉的,他杀了鲧,用了禹,不知他们是否用了苦肉计?

总之,尧“禅让”给了舜,但是舜自己的孩子或者后代太不争气了,尤其是大禹的功劳太大了,在治水的过程中收拢了一帮强有力的助手,所以最后舜不得不“禅让”给了禹。

历史,从来都是残酷的。”

当许乐写完最后一句的时候,他突然响了起来,自己怎么一直都忘了这个事情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应该把整个的谱系梳理一遍啊,在这个谱系里面无论是真还是假多少都有一些秘密在隐藏着,突然他的头又开始疼了起来,小白拱了拱他才好一点,但是却忘了刚才所想起的事情!

他看了看吧文章,自己还纳闷呢,怎么会把高阳帝和高辛帝给拉了进来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