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真大……真粗啊(2 / 3)

织明 蜗牛非牛 5127 字 2024-04-14

装药八到十斤,打射重达二十到三十斤不等铁制炮子。</br>虽然,这些云州匠营自制的轰夷大炮,究竟威力几何?</br>目前来说是谁也不敢作出保证,云州匠营的信誉自然没有丝毫问题,大家都还是信得过的,但这些大炮毕竟还没有经历过战场检验。</br>莫说其他人,就连永宁伯张诚自己个儿的心里,都在暗自打着突突!</br>轰夷大炮正因其过于粗大,所耗费的铁、铜甚大,且工艺又十分复杂,铸造起来既费时又费料,可其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又未曾经过实战检验。</br>张诚现如今虽然也算是财大气粗,但也不敢过于浪费,因为他知道真正用钱的地方,还在后面呢,这只是才开始罢了。</br>在沿街两边人群的声声惊呼与议论声中,八辆四轮炮车之后,又是一溜的辎重大车缓缓从城门口驶入,车上同样安放着两门四号佛郎机炮。</br>“这炮不行……也太小了些……”</br>“同刚才过去的大家伙一比,这不跟个小牙签儿似的?”</br>“你们瞧……这大车拉小炮……咋个车辙印子也这个深嘞……”</br>一百辆辎重大车缓缓而进,其后还有一千精悍的步兵,他们同样身披甲胄,前面是二百刀盾兵,踏着整齐的步伐举盾行进。</br>紧接着映入人们眼帘是如林般的长枪,四百名同样披甲的长枪兵,踏步而进,他们五人为一个横列,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看去,长枪都是整齐划一,永远保持成一条直线。</br>“乖乖隆地咚……太震撼啦……”</br>“瞧瞧……还得是永宁伯的兵嘞!”</br>“真是太威风啦……”</br>“看……他们背的是火铳吗?”</br>一声惊呼,从看热闹的人群中传了出来,周围的人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长枪兵之后,又有一列列官兵踏步进了安定门。</br>他们身上虽然没有披甲,但每人的左肩上都斜跨着一个黑色的布套,一杆杆漆黑色的铁管从他们肩头露出来,似乎预示着他们的身份——火铳兵!</br>“哎……要是永宁伯麾下官军驻在京城,咱还怕啥死鞑子啊!”</br>“可不是嘛。”</br>“死老王,这回你还说永宁伯连杀两个鞑子王是吹牛了不?”</br>…………</br>勇毅军各部将士沿着安定门大街,缓缓行进,直向南面的皇城东安门而去,沿街看热闹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br>大明京城里,也是好多年没有这般热闹过了!</br>整条安定门大街上每隔数丈,便有一名身着大红军服的官军,维持着街面上的秩序,以便于勇毅军受阅军队通行。</br>在阵阵议论与欢呼声中,勇毅军监军太监边永清驱马进了永安门,而永宁伯张诚则率领着受阅的勇毅军战士们继续向前。</br>他们要在东长安街口转向西行,在承天门外接受崇祯皇帝的检阅,这一场大阅兵是张诚和边永清经请示崇祯皇帝允准,而特意举行,其目的有二。</br>其一,就是为了将那一百万两银子和张诚敬献的珍宝,运进宫里面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行进的战士和车队上,并未曾在意有五十辆辎重大车,竟然悄悄拐进永安门内去了。</br>其二,自然是想借着这次大阅兵,提振京畿地方的人心士气。</br>原本锦州之战败奴后,而提振起来的人心士气,又因接连两任三边总督在河南战亡,闯贼肆虐,无人能治,再次跌入了谷底。</br>当然,对于崇祯皇帝来讲那一百万两银子,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手里有了小钱钱,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不说调兵剿贼、御奴,就连勤王都有些许费劲了!</br>所以,当张诚在密奏中提出以阅兵为掩护,将那一百万两银子暗中运至宫里内库的时候,崇祯皇帝就毫不思索的同意了。</br>很快受阅的队伍便通过东长安门,来到承天门前。</br>承天门两侧依序站立着大汉将军,他们与勇毅军将士一般,都是崭新的盔甲,个个都是膀阔腰圆,身姿高挺,持着金瓜锤或大斧,宛如一尊尊天神似的。</br>而勇毅军的战士们与之相比,虽少了一些威武之姿态,却更显得彪悍许多,从他们身上透出来的股股杀气,是那些表面光鲜的大汉将军所不可比拟的。</br>许许多多的朝臣和勋贵就站在承天门下,熙熙攘攘的也有一二百号人之多,而崇祯皇帝的御座则设在承天门上,当朝阁老和部分勋贵陪侍在皇帝左右。</br>骑兵、车兵、步兵依序从承天门前,缓缓行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高呼,此起彼伏,一波高过一波,最后消逝在西长安门外。</br>接受崇祯皇帝检阅的勇毅军将士们,出了西长安门后前行不远,便拐入德胜门大街,一路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