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魏元洲进京(1 / 3)

第二天林老师在排练室看到她还有点奇怪,疑惑的问道:“张清,你怎么没去制片厂?”

“林老师您来啦。”张清放下手里的曲谱道:“制片厂的歌已经录好了,所以就不用过去了。”

“录好了?”林老师挑眉。

“是的。”

听她这样说,林老师背着手一边点头一边笑道:“好好,那就好,看来我之前是小瞧了你的能力了。”

张清:“制片厂的那首歌歌词短小精致,整首歌唱下来的时间比大多数歌都要短,比较好唱,所以完成得挺快的。”

林老师摇了摇头,“我还是那句话,一首歌要表达的感情是很重要的,所以歌词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什么,你能在一个白天的时间完成歌曲的录制,还得到了制片厂的肯定,说明你完全的掌握了歌词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张清:“制片厂的陈厂长和我说了一下电影的内容,我恰好理解到了吧。”

林老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这也是你的天赋。”

这也不是第一个夸张清天赋好的人了,在这上面她还是占了些便宜的。

“刚好你回来了,把《绒花》的谱子好好看看吧。”林老师来排练室本来是来拿曲谱的,既然张清回来了,也不用回办公室了。

张清的手里拿着的就是《绒花》的曲谱,“我刚才看了一会儿了,调子差不多拿准了,我先唱唱吧?”

“好,你先唱一段,后面咱们一句一句的来细掰。”

张清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清唱道: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沥沥鲜血染红它

啊~啊~

绒花,绒花

啊~啦……!

一路芬芳满山崖。”

林老师看张清的目光满是惊喜,没有一位老师是不喜欢优秀又有天分的学生的,她才是第一次唱啊!

拿到曲谱才多久?

就能唱得这么好!

在他看来张清的唱的这首歌,虽然还有些瑕疵,但是在技巧和情感的把握上还是发挥的很好的。

唱完一段歌声便停了下来:“继续呀。”

张清:……您老说的就唱一段啊?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

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

顶天立地迎彩霞

啊~啊~

绒花,绒花

啦……啦……

一路芬芳满山崖。”

“好!”门口响起叫好声。

林老师刚想说的话就这样被人给抢了先,转过头一看,不是贺老头还是谁,身后还跟了个尾巴董团长。

董团长道:“这就是研究所为艺术团交流写的新歌吧?”

“没错,怎么样?”

董团长点头:“很好,和其他几首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就是要这样,要给他们听到咱们不同的音乐风格,了解我们华国的音乐文化。”

林老师点头,眼睛一瞟,刚好看到贺嘉树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林老师看了他一眼:“你可真闲啊!怎么不去乐团看着?”

贺嘉树笑呵呵的,“我也不能老是在排练室待着吧?偶尔去指点两下就行了,其他时候还是要他们自己多练习多理解。”

林老师:“那你不知道去办公室待着?你可别忘了咱们的另一份工作。”

贺嘉树一噎,瞪眼:“年纪大了,不能久坐,隔一会儿就得起来走走,我现在就是在走走。”

林老师:“你现在在坐着。”

贺嘉树:“……”咋这么讨厌呢!

董团长对于两位老师的斗嘴没有兴趣,倒是对张清没去制片厂而在团里的事挺好奇。

难道是唱不好,所以回来了?

也不好意思和他说。

张清把歌已经录好的事又说了一遍。

董团长的惊讶就别提了,难怪沈部长对张清印象深刻,还专门强调不要影响到她。

林老师看着贺嘉树那骄傲的样子就别提多别扭了,瞧瞧!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说他呢!

董团长待了一会儿就走了。

按林老师的说法是,贺嘉树就像是凳子上粘了胶水一样的留了下来。

张清继续唱《绒花》。

两位老师你一句我一句的纠正她的一些小问题,这个说应该用这样唱,那个说应该那样唱,在观点上的不同让他们差点没给打起来。

张清还得在中间给劝着,两种方法都给他们唱一遍,哄着他们。

最后还是觉着按她自己理解的那样唱更好听。

叹了口气,真是,老小孩,越活越小。

张清:……我不是在内涵我自己吧?

……

蓉城火车站。

广播里在叫着‘前往京市的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