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里,似乎只要人为的赋予苦难崇高的意义,那些灾难带来的伤害就不再是生命中的疤痕,而是变成人生前进道路上珍贵的财富。
这多可笑。苦难和成功怎么会有因果关系呢?
如果经历苦难是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那么,像乾隆皇帝这种含着金汤勺出生的成功者,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呢?
可是把这种自欺欺人视为圭臬的大有人在。
更可笑的是有人还发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荒唐话。好像因屡次失败而白白耗费掉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是通往最终成功的阶梯。
事实上呢?
失败就是失败。成功就是成功。二者泾渭分明,毫无逻辑关系。
也许有人会拿吃七个烧饼才饱,但是不能不吃前六个烧饼来作为反驳论据。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诡辩。
两个苹果等于两只梨吗?
谁都知道梨和苹果不是同一种水果,所以尽管数量一致,两个苹果无论如何都不等同于两只梨。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失败与成功。让人最终吃饱的那个烧饼,和之前吃下去的五个,都是烧饼。但成功和失败是两样不同的东西。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越王勾践一样,几经失败,在生死边缘徘徊良久,遭受非人待遇后,终能奋发图强,成为生死斗争中最后的大赢家。
实际上,他的成功有很大偶然性。虽然他真的赢了,但在吴都被攻破以前,夫差并不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夫差像丰臣秀吉一样迅速回到国内,那么勾践会落得和明智光秀一样的下场。
勾践之前的失败被人们认为是有意义的,只是因为他最终幸运的成功了。如果他最后没有成功,那之前些失败还能被叫做“成功之母”吗?
恐怕不单是他吃屎会这件事会沦为千年笑柄,那句“卧薪尝胆”也不会成为励志名言,而会变成调侃别人滑稽的专用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