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那必然会几个方面同时进攻的。
这么想着,他就又神气起来了,甚至向红河口的明军派出了使者。
……………………
红河口,杨展这边,正在给崇祯皇帝写奏章。
除了禀告目前的战况之外,他认为,对付南洋的敌人,甚至可以说,除了大规模的西夷舰队之外,大明海军出战,不需要再集结大规模的战船,只要以最精锐的战船为作战主力,然后辅助以辎重船,这样就能在外更持久地作战。
另外,他还向崇祯皇帝禀告说,如果对南洋这些国家作战,最好还需要有上岸的军队配合,朝廷如果能组建专门登陆作战的军队,会更有效率,也更容易一些。
南洋土著的军队,大都没有护甲,火枪很少,喜欢驱赶大象之类的作战,就是他们平时打仗的杀手锏了。好一点的战象,身上会有护甲,加上皮糙肉厚,如果只是用燧发枪来杀伤的话,效果远没有火炮更好。
南洋作战的军队,最好是配备小型火炮,射程远一些的,可以克制南洋国家中兵种最厉害的象兵。
杨展写完了这些,监军张同敞这边,也同样有奏章,要发往京师的。
他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中,却是写了别的内容。说军队占领红河口之后,他看到安南这边因为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只要是男的,大都要上战场,因此在安南平常所见,大都是妇孺,包括田间地头劳作的,也都是以妇孺小孩为主,生活非常穷困。
张同敞向崇祯皇帝提出建议,说朝廷光复安南,并且要以安南为跳板,继续出兵南洋的话,必然是要移民,从广西、广东两地迁移过来男丁,这里负责给土地和媳妇,应该能在段时间内吸引大量百姓过来。
他还在奏章中禀告,说安南这边的士绅、官员等等,对大明的认可度很低,他们不认为安南是属于大明的。因此,对于这些人,就不需要再留,或杀或做苦力是最好的。
至于普通百姓,活都活不下去了,那会管其他。他们是最不在乎安南是属于大明还是那个黎朝,因此,只要给予安南的普通百姓以希望,让他们活得好一些,他们是非常容易接受大明重新管辖安南的!
奏章写完之后,先快船送到广西,然后从陆地上加急送往京师。
随后,杨展在视察红河口的军事设施,核查防御情况,张同敞则去走访红河口这边的镇子。
之前朝廷官军刚攻占红河口的时候,这里的百姓全都出逃了。但是,过去了几天之后,没看到朝廷官军烧杀劫掠,他们便大着胆子又回来了。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逃离了家,他们最大的可能,是饿死在外面。
张同敞走访了一些百姓之后,算是得出来他奏章上的内容,如今在走访,虽然皇帝还没回旨,但他已经按照自己所想的先做了。
只要是家里没有在黎朝为官的,属于贫苦百姓阶层的,张同敞看到缺粮啊什么的,都会给他们粮食,然后让他们给军中将士洗衣打扫之类补偿。
他的这个举措,立刻赢得了这些百姓的拥护,那些年轻点的寡妇,更是努力打扮下自己跑到军营附近来。外面躲着的百姓也都陆续回来了。
有关黎朝这边的一些基本信息,便从这些百姓口中获悉,也在这时候,郑梉的使者到了,说什么可以不计较这次明军的冒犯,早点退去就当没发生过,最多送你一点路费,要不然,大军云集,再想走就难了,巴拉巴拉地一堆,反正意思是赶紧走,不然要挨打。
这一下,就把杨展给惹恼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