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做出决断,就让在外面的封疆大吏也都发表下看法。
崇祯皇帝的想法很简单,大明以后开疆拓土,类似这样需要处置的俘虏什么的,肯定会有很多。那由朝中官员,还有各地的封疆大吏都议一议,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想法,他再来决断便是。
至于刘伟超那边,崇祯皇帝其实也有问过,但是刘伟超说了,在科技方面,还有大政方针方面,又或者一些难题上,他都可以出谋划策,但是所有的这些,最好都要贴合大明的实际情况,需要崇祯皇帝这边自己也要考虑的。
因此,崇祯皇帝觉得,有关这俘虏的事情,他自己这边也最好拿出一个至少他认为满意的对策,回头决断的时候再问下刘伟超就可以了。
本来,崇祯皇帝一直还在犹豫,但是直到他看到堵胤锡的奏章,便有了定论,还感慨地说道:“还是堵卿了解朝鲜的情况更多,这得出来的处置结果,才算是让朕满意的!”
随后,崇祯皇帝便召开御前会议,把堵胤锡的方案公开,最终得到了大部分臣子的赞同,这处理朝鲜的方案,便这么定下了。
堵胤锡的方案,说起来其实也简单。
朝鲜人对于大明来说,不能把他们等同于建虏和倭人一般对待,但是如果和普通明人一样对待,那也是便宜了他们。
因此,除了原本属于朝鲜义军的那部分朝鲜人可以直接转为大明百姓之外,其他朝鲜人,必须要证明自己才可以;
而让他们证明自己也很简单,杀敌证明。
如今建虏已经灭掉了,但是,祸害朝鲜的倭人还有,就在九州岛。
因此,朝廷会武装朝鲜人,把他们派去本州岛向倭人报仇,证明他们不是孬种,够资格当大明百姓的,那才能转为大明百姓!
要是连这都不敢的,那就没资格成为大明百姓,转为大明俘虏,当苦力赎罪得了。
堵胤锡的这个方案,在道义上,大明也是占了理的,不好挑刺;顺带着,还能帮大明这边去消耗九州岛的倭军,减少朝廷官军的伤亡,算是一石二鸟之计。
对于这个方案,刘伟超也不反对,自然就颁布实施了。
让崇祯皇帝和堵胤锡等人想不到的是,哪些朝鲜义军出身的大明人,竟然也纷纷要求参与攻打倭国本土。
对此,他们只能是感慨一下,倭寇造孽太多了!
这种要求,自然不可能不答应了!
辽东和朝鲜敌人的彻底剿灭,让朝廷能从这两边抽调更多的军队出来了。
朝廷大军的骑军主力,重新集结到包头和归化城一线;原本在西南待过或者西南出身的将领和军卒,也纷纷往西南那边调去,另外有一部分,则往广东和广西调派。
一时之间,大明境内,到处都是过路的军队。
与此同时,征倭远征军的海军和登莱海军,也抽调战船,往福建一线集结。
在大明的东线这边,就只剩下半个倭国在苟延残喘,留一部分军力就足够了。大明的大部分军力,都开始往西、往南倾斜。
政通司辖下的报纸等舆论工具,也开始重点介绍大明新的敌人,也就是安南叛军、荷兰殖民者以及洞吾的东吁王朝,还有青藏高原上的敌人。
原本这些不为大明百姓所熟知的敌人,一下从多方面,各角度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对于这些新的敌人,有一部分大明百姓其实有点不以为然的,类似这种的,以往朝廷,只要他们听话,能向朝廷朝贡就行了,何必打仗呢!说他们的威胁多大,大都是危言耸听而已!
也就在这时候,固始汗等西部联军发起了对明战事。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