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瞧不起携程的业务数据,但是季奇的坚持、携程的团队以及互联网的概念,却让吴海最终还是接受了收购邀约。
2000年3月,双方签下并购合约,随后软银领投的450万美金的A轮融资立即汇入了携程网的账户。
这一刻,携程就迎来了最大转机和变局。
一直处于兼职状态的沈南朋、梁建樟、范勄,在收购案完成和融资到账后,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才终于分别辞去了原单位的工作,全职进入到携程来。
其实这个时间点相当危险,因为正是明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互联网公司开始大批倒闭,投资市场风声鹤唳。
携程在最后时刻搭上了繁荣期融资的末班车。如果再晚个几天,也许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
收购“商之行”,以及搞定450万美元融资后,携程的主业终于确定为酒店预订业务(后来又拓展了机票预订等其他服务),从此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又过了半年,经过季奇长时间的紧追不舍,现代运通也终于松了口,在《婚礼进行曲》的乐声中,与携程完成了合并。
值得一提的是,两笔收购,携程花的现金并不多,主要是凭借互联网的概念,利用携程高估值的股票去置换。
而收购现代运通,不仅让携程成为酒店预订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更是让携程又拿到了以美国凯雷为主投资的B轮1200万美金。
这是互联网寒冬时期罕见的一笔巨额融资。
正是靠着这笔钱,携程熬过了互联网寒冬。
此后,随着互联网在华夏大地逐渐兴起,以及旅游的火热,携程的业务数据大幅上涨。
到了2001年10月,携程首次实现了盈利,也成为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第一家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地方,真正厉害的是携程四君子运营的携程网盈利情况非常好,一直到上市前,这笔1200万美金的融资都没有全部花完。
从1999年2月提出创业想法,到2003年12月上市,携程四君子仅仅用了4年10个月的时间,而且携程网还不像其它网站那样,不停地烧钱,而是很快实现了盈利。
这在华夏互联网历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为何携程四君子被成为“第一创业天团”的原因。
这个看似十分顺利的过程,其中也充满了各种尔虞我诈和刀光剑影。
这其中,就有沈南朋借助软银的这笔融资,增加了在公司的话语权,逼季奇答应在携程公司设立联席CEO,由他与季奇共同担任。
后来又进一步要求季奇让出了CEO的位置,回归到总裁的角色,而梁建樟再次独揽大权。
这骚操作,其实为携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在后来携程内部创业时,孵化出如家酒店,也是季奇冲在前方打市场,出任如家的CEO。
想必这个过程中,心怀不满的季奇也借机为自己谋了不少私利。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他又怎会第二次被携程四君子中的另外三人联合抵制,再次把他从如家的CEO位置上撸了下来。
季奇因此彻底退出了如家,也退出了携程,并签订了竞业协议,两年内不得从事经济连锁酒店行业。
如果不是被拿住了把柄,相信季奇也不会轻易妥协。
这其中的过程,并不为外人所知,一切的一切,外人也只能根据蛛丝马迹推测而已。
平心而论,以季奇对携程的贡献而论,他在携程和如家,两次被夺去CEO职位,似乎很不公平。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携程这帮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以完全商业化的逻辑,在理性地处理这些事。
感情再好,公司的前途,永远放在第一位。
季奇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适合创业初期的冲锋陷阵,但是未必适合业务稳定之后的精细管理。
无论梁建樟的夺权还是沈南朋的放逐,都是从公司利益方面出发做出的决策,不是纯为了个人私利。
所以,尽管季奇经历了至暗时刻,但是从感情上,他们几个依然维持了很好的朋友关系。
卸任如家CEO不久后,季奇又振作精神,做起了汉庭。
2006年,如家在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汉庭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0年,由汉庭更名而来的华住,再次在港交所上市,季奇经历了人生第四次敲钟。
在连续创业之路上,季奇已经是一个传奇。
其他三个兄弟,也不遑多让。
就是这样一个超级创业团队,这样一个携程四君子,才为创投圈和资本圈津津乐道,夸赞不止。
携程未来的这些过程,陆泽前世了如指掌,也是常为他们的创业过程唏嘘不已。
只不过现如今,他还管不到上市以后那么长远的事情,当务之急是要搞定携程网的前几轮融资。
也只有前几轮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