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终于等到你!(2 / 3)

从关平的后方进行攻击。

这是在水上,不是在陆地。

四面八方都是空旷的水面,没有地形的阻隔,让周瑜的包抄变得异常的顺利。

这一刻,周瑜展示的不再是自己战略上的能力,他充分把自己临场指挥的战术才能发挥和展现到了极致。

团队在水面上像是鳄鱼,游龙,灵活地穿梭于水面之上,避开敌人的攻击。

又能借着水势藏身,冷不丁的来一口狠的。

像是一条条火龙在扑咬着猎物。

一会儿实,一会儿虚,这样全力以赴的关平等人感觉有些难受。

关平他们被周瑜调动起来了。

一改刚开始全力冲击的顺利,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周瑜看得明白,既然正面冲击,我打不过你。那我就充分发挥我方的优势。

靠着灵活的水上作战的能力,靠着人数优势,轮番发动攻击,轮流承受压力。

将手下剩余的八千兵马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董良在后世的太祖曾经评价过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

就说袁绍,虽然兵力占优,但是却固步自封,消极应战,不能够发挥军队全部的实力。

而曹操却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疯狂地派人出击。不停地调兵遣将,将手中仅有的兵力发挥到极致。

此刻的局面也是十分的相似。

关平等人的猛烈攻击,虽然能将本军的战斗力发挥百分之百。

但是在这水面之上,周瑜避实就虚,灵活调动之间,却让刚才他们百分之百的战斗力仅仅能发挥个六七成。

而周瑜则靠着船队的灵活。将八千人发挥着一万多人的攻击效果。

面对自四面八方而来的攻击,关平等人不能再像刚开始那样盲目地向前冲击。

虽说他们也可以冲着周瑜所在的楼船直冲而去。

但是说到底,他们兵力并不占优势,而且周瑜手下有一批精锐,可以暂时的将他们阻挡。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地冲散敌军中军,让他们大乱。

那么前方猛攻,四周并不设防,就会被来自两翼和后方的攻击拖住。

这四个人虽然强大,但除了刘磐,还没有人处在巅峰状态。

到底还是年轻,太嫩了。

所以没有正面冲散敌军的实力,没有斩将夺旗,杀败周瑜的能力。

不得已,必须分兵。

却不像刚开始那样分成四股部队。

在这个时候,刘磐临时接受指挥。

刘磐是个老将,多年与黄忠合作,不仅是个人勇武而且作战经验丰富。

孙策不得不派遣太史慈去阻挡他。

同时刘磐虽然是荆州来的,但是因为刘琦和董良、黄忠三人的特殊关系的存在,刘磐在关羽手下也很受重用。

关平等人也服他。

所以这个时候就交给刘磐来进行临阵应对。

所以刘磐就派这关平对战前方,周仓去左,自己在右,魏延押后。

四面都有将领守护,无论哪里来的攻击都可以挡住。

而因为敌军没有名将带领,并不能遏制住关平等人向前的脚步。

虽然是前进缓慢,但是局势就在一点点的倾斜。

这样的战斗是十分枯燥的。

即便只是维持住这样的局面,可能也需要数个时辰,关平才能靠近周瑜。

而周瑜自然会对关平等做出不同的狙击方案。

所以关平等人想要取胜,打上一天可能也很难。

而周瑜虽然疯狂的调动兵力,从四面八方进行狂轰滥炸,但是在四名上等武将的带领下刘备的军队总是那么的坚韧。

一时半会儿也根本取不得优势。

想要这样击溃这伙人,恐怕也得打上一两天。

累都要累死了。

所以,这样势均力敌,却又不能正面交锋的战斗,自然是十分无趣的。

这个时候比拼的就不是谁的力气大了,比拼的是谁的耐力更好,谁更加具有耐心。

但是这时候两方都很着急。

关平等人的着急是表现在脸上的。

这样的大战,谁不想好好的立个功呢?

刘磐算是第一次为刘备出战,关平承受着父辈的压力,魏延也是第二次在大战中露脸。

魏延的第一次,是刚和周瑜遭遇的时候。那时候他和甘宁都想立功,可惜未能尽全功,让吕蒙跑了。

这一直心里憋着一口气。

周仓则是对关羽忠心耿耿,甚至是将关羽当成主人看待。

关羽的儿子关平在周仓眼里承受的压力不小。周仓也希望能够帮助关平扬名立万。

但是他们四个焦急,这是因为立功没有那么顺利。

周瑜才是真正的心急如焚。

不能杀败敌军的前锋部队,就不能引得关羽主力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