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第 190 章(1 / 3)

平淡的日子如水般滑过, 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自两年前那场会议确定对陈方针之后,洛国就开始大力援建陈国,同时发动所有宣传队伍。

两年时间, 陈国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

*

陈国都城, 一间茶楼。

得益于陈王的大力支持,这两年里洛国的产业在陈国遍地开花, 作为其中典型的“一间”系列店铺更是遍布每座城池。

而陈都作为陈国最大的城,这里商铺邻里,品类齐全, 还全是最好的。

这两年里, 洛国宣传队伍对这里的侵蚀从没断过,一间茶楼作为消息聚散地,这里每七天都会安排一场说书一场戏曲表演。

来往者众多,那些没有真正到过洛国的人, 对洛国的印象基本都是靠这里传出来的消息中建立起来, 当然, 那些高产粮食作物和低价好盐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这日, 又是一间茶楼说书的日子,得了消息的人早早就定好了位置,就等着开场了。

刘大将军也难得在这里出现。与两年前相比,他身上明显少了许多锋芒, 添了几分郁色。

不过他不是自己进来的, 只是遇到了同僚,被人顺手拉了进来, 好在有包厢在, 不用坐在下面被当猴子看。

“今日有说书, 大将军不如暂且放下朝事, 放松放松。”

带着头巾的官员熟门熟路地在手边摆了两碟子零嘴,又划拉了个靠枕垫在椅背前,整个人靠进软软的枕头里,没一会儿就是打造出一个适合听故事的舒服位置。

刘大将军身体板正地坐在一旁的硬木椅子上,从进入一间茶楼开始,他整个人都处于紧绷状态,排斥的姿态非常明显。

头巾官员摆好姿势,转头见他这副模样,不由得轻叹一声:“事已至此,大将军便是再愁闷又能如何呢,还不如早早做好打算。便是你自己不在乎,难道也不为子孙计较?”

听到‘子孙’的字眼,刘大将军神色松动了些,但很快就恢复了那冷硬的样子。

最近这两年陈王的倾向太明显,最上头的都那种态度,底下原本坚定保国的官员也慢慢动摇了坚定的想法。

刘大将军怒发冲冠,斥骂道:“王上软弱无能,竟欲降洛,置陈国数百年基业为无物,他年魂归地府,有何脸面面见陈国的列祖列宗!”

头巾官员不防竟听到此大逆不道之语,吓得脸色都变了,直接从软枕上跳起来伸手捂住大将军的嘴巴,连声道:“呸呸呸,我什么都没听到,你什么都没说过,今日只当你我没见过,我也没听你说过什么话!”

说完又放软声音哄道:“我的大将军诶,这种话是说的吗?如今形式如此,满朝文武谁看不出王上的意思,您没看到连最迂腐的何大人都没说话吗!”

“大将军既然会在此处暗骂,可见在王上面前劝了又劝,但都没结果吧。”

说话间,茶楼里的小台上,已经摆上了说书人的家当,身穿长袍的说书人缓步走上了小台。

啪!

惊堂木一响,今日的说书,开始了。

刘大将军都不用多听,就能猜到定然又是对洛国的歌功颂德,大肆夸赞。

这话倒是有些偏见了,说书人虽然立场明显偏向洛国,但讲的故事还是很下里巴人的,大多都是市井八卦,偶尔也有些奇闻异事。目的是让陈国人对洛国的律法和作风有粗浅的了解,为以后的治理提前打基础。

这样以来自然也不会是完全的歌功颂德,时不时插入一些不足缺憾,才能让人更加相信,记得更加清楚。

现场的氛围随着说书人口若悬河的本事跌宕起伏,饶是刘大将军再对此嗤之以鼻,也忍不住被对方吸引多听了几耳朵。

反倒是头巾官员,因着来听的次数多了,对那些故事有了更强的抵抗力,这时候还能记得规劝刘大将军。

“大将军呐,我也不瞒您,就这几年,从洛国与咱们签订盟约满打满算五年,国库收入直接翻了两翻,人口增多了将近一成,连农人手里都有了点余钱,逢年过节能沾点肉味了。这都是建立在洛国的慷慨上,若是没有了这些,您说说看,咱们陈国能留住多少人。”

刘大将军把注意力从说书人的故事里抽离出来,专心听头巾官员的话。

听到最后一句,他沉默了。

能留下多少?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靠近边境的那些城镇里几乎每一日都有人偷渡,拖家带口地想去洛国落户。这还是建立在陈国得了洛国的鼎力支持,各项建设和生活都飞速发展的前提下。

以眼下之形势,洛国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现在能如此优待陈国,不过是打着过几年能主动投降不费兵卒的主意,一旦陈国开始反抗,洛军铁骑立刻就会强推陈国。

现下陈国繁华,不过是仰人鼻息,如那猪圈里养肥的猪,只等时机合适就一刀落下。

“那也不能,不能……唉~”刘大将军磕磕巴巴地反驳,最终还是没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