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眼又到了冬天。
油菜也种了, 地里田里的活不多。愿意上工的就去,不愿意的不强求,上工有工分, 不上工没有工分。
嘉敏家里今天杀猪,杀完猪就要开始熏腊肉。
从去年开始,村里每家每户,按人头种树,每人每年两棵树。树苗直接去西堤荒坡那边挖。
每一种树集中种一片,让它们成片的生长, 有柏树, 有松树, 有果树,还有系统赠送的顶级茶树种子育出来的茶树苗,不知道怎么地,茶树被大家统一种在嘉敏他们家后面的那片山上。
那片山林,高大的树木不多,大多数是灌木与荆棘林。
毁掉以后,种上了茶树苗。
一早上,其余的猪要等到年底才交。只有这一头提前杀。
吃了早饭就开始烧两大锅开水, 为等下杀猪做准备。
杀猪佬父子三已经过来,坐在屋檐下,与老爷子扯白话, “宋叔,你老现在的日子可是好过了。还跟着上工干啥,多累的慌?”
老爷子啜一口卷烟, 悠哉的说道, “在家里待着干嘛, 我去上工还能活动活动,我又不求满工分挣多少。累了就不去上工,在家休息。闲的发慌才去,我自由的很。”
“那倒是,还是你老日子好过。”
“呵呵。”老爷子都不知道这话怎么接。
北堤顾嘉敏家里,一大早的来了不少人,都在她家院子里等着准备看杀猪。
小孩子们羡慕的围着轩轩小飞跑。
“弟妹,你真的打算整头猪都留下啊?”宋大嫂还在问同一个问题。
“哪里有整头猪,你们家,二哥家,清岚家,清荷家,哪家不换些肉回去。”
“那也有大半啊。你可真舍得。”宋大嫂可舍不得,此时脸上都是可惜。
“我家里常年人多,大半头也能吃完。”
说到这个,宋大嫂有些不好意思,自家的大孙子常年住在这边。
也是吃肉的人之一,想到大孙子,她赶紧闭嘴,不再替弟妹心疼。
宋家的男人都来了,在一边时不时的给屠夫搭把手,帮忙做点什么。
刮下来的猪鬃也存着不扔,摊干以后,收购站也是收的,蚂蚁再小也是肉不是。
中午的杀猪饭,兄弟两掌勺,熏的屠夫父子三直说,好香好香。
今年是未来十年内最后一次养很多头猪。
从明年开始,中规中矩的每年养两头猪。
开年,嘉敏家里彻底低调起来。能不出头尽量不出头。
一九七零年春,宋清南还是与命定的那位关晓丹结婚。
老二一直住在分给他的青砖瓦房。
第二年春,宋清南的长子出生,也是剧情中宋三福唯一活下来的孙子。
一九七二年,小莲在自家的土砖屋结婚,嫁给了董文杰的孙子董维涛。
都不用嘉敏出手棒打鸳鸯,就被重生回来的董维涛勾走。
因为董文杰的原因,小夫妻住在了女方。
时不时的过去看看董文杰夫妻还有另外两位单身老男人,五年生俩,在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前,小莲的小闺女都已经一岁。
董文杰在七五年就已经回了京都,他们一起的人全部回去了。董维涛没有跟着回去,反而等到了恢复高考,考上了京都大学,与妻子,两位大舅子大嫂一起回了京都,宋清南也带着妻子孩子一起去了京都。
三个小家庭一下子全离开了。
出了以后,三兄妹边读书,边搞小生意,合伙卖卤菜。
在京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包产到户以后,嘉敏在家里孝敬老人的同时,出了一趟国,取回之前系统奖励的几张不记名已经没有主人(连后代也没有了)的几张外国银行的存单。
回国,承包屋后几座山头。
办起农业集团,还开始在外面城市圈地。
农业事业搞的红红火火,九十年代初,全村家家户户早早的奔了小康。家家户户都是楼房,清一色的中式三合院建筑的楼房。
还带动了周围的村落一起致富。
凤凰茶,更是全世界驰名。凤凰茶也被称为长寿茶,供不应求。
三个孩子一生幸福,后代子孙个个出息孝顺。
小番外
过去不知道多少年,嘉敏已经作古。
北堤的半月湾,却一直是三个孩子延续下来的后代的祖居。
嘉敏临终前留在半月湾的一个物品,终于吸收够能量,开始反哺。
灵气开始复苏。
三个孩子的儿女中都有一位被起灵的孩子。随着老龟修炼多年,从那一代开始,陆续有孩子们起灵踏入修炼的行列。
如今的半月湾,已经是个巨无霸一样的庄园。
庄园内,分成很多幢中式别墅。这一代的掌舵人环视四周,“好,都来了。没有人缺席。我说说回老宅开会的议题。是关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