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人心”(1 / 5)

大清长公主 漫愈 8892 字 2021-06-27

所有人都没有把噶尔丹的反叛放在眼里, 反而将此次平判视为挣军功的好机会。

六月,大公主与博尔济吉特氏般迪完婚, 七月,张英调任礼部尚书,张廷玉在户部连升三级,负责军中调度,大额附般迪领兵参战。

除了照顾女婿外,康熙也没忘了给自己儿子挣功勋升爵位的机会,康熙命大阿哥为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的副将随军出征。

七月癸卯, 康熙又决定领兵亲征, 震慑草原各部,留太子在京监国。

除此之外, 还有内大臣佟国纲、索额图、明珠、彭春等俱参军事,阿密达、阿拉尼、阿南达俱会军前。*

如此精锐尽出,按说应是十拿九稳,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众人的预想, 先是康熙行到博洛和屯,劳累之下, 竟先病了。

康熙这一病来势颇凶,人在重病之下自然想有亲人守在身侧,康熙唯二最爱的两个子女, 一个冷星远在海外,短时间难以召回, 一个太子却是就在京城。

康熙即刻便让人传旨,让太子到行宫来请安。

京城里, 太子接到消息却是神色不虞。

他虽不喜老大沾手兵权, 但至少老大离京之后, 他能趁机将学会握在手中,只一个老三略微难缠些,但如今他监国理政,老三文人做派,虽圆滑,却缺乏锐气决断,他打压老三的势力不过是时间问题,偏偏这时候汗阿玛病了。

汗阿玛的身体一向健壮,是真病了,还是……不放心自己。

不过一个准格尔部罢了,何至于就让汗阿玛忧思劳累到病了?

太子心中有怀疑,见到康熙的时候面上难免就带出了几分,太子一向被康熙宠着,他自己是不觉得如何,但这对于一个病中思恋儿子的父亲、一个帝王和太子的敏感身份来说,却是伤心且惊怒的。

康熙心中沉怒,面上反而瞧起来精神了些,他抬了抬手,梁九功连忙近前整了整靠枕,扶着康熙坐正靠好。

康熙看着太子,沉声问道:“京里可一切都好?”

康熙的声音虽低沉缓慢,但没有一丝疲弱病态。

太子听罢,暗道果真如此,心中的不虞便一点点泛到脸上,甚至还带出了几丝被怀疑的不耐烦,以及委屈过后的愤懑。

“汗阿玛放心,儿子不是头一回监国了,各位大臣又都是极能干的,京里一切都好。”

康熙的眸色一寸寸冷了下去,声音却还是平和,“嗯,朕这里也一切都好,你回京去吧。”

太子皱起眉头。

康熙一直注意着太子的神情,见太子皱眉,眸色刚有些回暖,就见太子动作极干脆爽利的告了退。

康熙怔怔的看着晃动的门帘,好一会回不过神,而后整张脸冷得吓人。

他是病了才召他过来的,他让他走,他就真这么走了,他生病之时,自己亲自守在他床前,事事件件不假手于人,而如今自己病了,他竟然连多问一句也不曾。

康熙心里一阵阵的发寒,而后重重的闭上了双眼。

“确定是当日折返的?”张廷玉搁下笔,难得的吃惊。

墨言点头,“太子并没有遮掩行程。”

所以这事只要留心打听,甚至花点心思推算,就都能知道,只是怎么想就看个人了。

“应是皇上并无大碍。”墨言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神色带着些轻松。

虽然噶尔丹反叛并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要命大事,但也是兵事,用兵的关头传出皇上重病的消息,到底影响士气。

张廷玉不置可否,只眉梢微微挑起,嘴角溢出丝笑。

墨言瞧了心里打鼓,“主子,奴才说错了?”

张廷玉摇头,“无事。”

此番皇上身体痊愈,只怕心上也会留下疙瘩,张廷玉想了想,打发了墨言下去,皇上如今才不过三十七岁,就算只活到五十,也还能再做十几年的皇帝,一天不容二日,这样的太子可算不得好差事。

再者,双方都已经生出嫌隙,又有大阿哥在旁虎视眈眈,给太子压力,其余阿哥也在慢慢长大,太子和皇上、和众阿哥的矛盾只会一天比一天尖锐,他便是什么也不做,太子的位置也难安稳。

张廷玉提起了笔,那丝极浅的笑意转瞬又隐于无,公主走前,他同她说了他的打算,可她,她又是什么主意呢。

她那样的性子,不做了这天下之主,往后,等新皇继位后,哪里还有她的自在。

到底是女儿家,重情。

张廷玉极轻的叹了口气,其实公主在意与皇上的父女之情、与众阿哥的手足之情这事,他不是没有法子解决。

公主虽重情,却也是干脆果决之人,只肖同她说了皇上让他绝嗣的更深一层的心思……

只是,张廷玉忽而又轻笑起来,她不表态,除了顾念亲情外,还分明是想故意折腾他,罢,左右还有的是时间,再看看吧。

张廷玉所思种种皆是暗涌,就大势而言,京师安稳平和,前线捷报频传,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