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的评论区把自己的推测发了出来,还生怕别人看不到似的,用了特地加粗过的红色大字:
“去搜搜之前的试镜片段,不就能知道她到底是不是被孤立了吗?”
就在这个推测出现的下一秒,刚刚被系统植入了所有设备的代码,终于开始了它的第二段运作:
同样前来试镜女主角的十几段视频被齐齐传到了网上。
而这段突然开启的“音乐剧电影女主试镜”的直播,已经引发了比当下最热推的101选秀节目更热闹的娱乐狂欢,可以说这十几段视频在被传到网上的那一瞬间,就让无数吃瓜群众兴致勃勃地点了进去。
除去想看看“刚刚那位32号是不是受到了欺负”的原因外,还有不少人的心底其实是抱着分量十足的期待去的:
和别的正常而言,会按照年龄大小进行学号排序,以求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的学校而言,传媒大学按照入学成绩进行学号排名的方式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但不得不说,这种排序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能大大减少前来选角的人要花费的时间,只要着重关注学号排在前几位的学生就可以了:
越靠前的,入学时的成绩就越好;所有人都接受着同样的教育,有着同样的资源,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而在这种时刻,结合一下她身上排名32号的、明摆着是最末端的学号,再结合一下这所大学用来排列学号的方式,把不少人的胃口都吊在了半空中:
连一个排在末尾的学生都能唱得这么好,看来传媒大学果然藏龙卧虎不可小觑,快让我听听前面的是不是唱得更好……
然后就又没有然后了。
他们兴致勃勃地点进来,又怒气冲冲地秒速关掉了十几个窗口冲回了原来的直播间,趁着独唱部分还没开始的时候,将所有的失望都转换成了对这次试镜是否真正公平公正的质疑:
“我看了前面的视频回来了,传媒大学,1号左琳,就这,就这?我还以为是哪家乌鸦在我窗边的树上来了个大劈叉痛到发出老黄牛都要吓掉胎的惨叫呢。”
“不至于,朋友,也最多就是‘呕哑嘲哳难为听’的级别吧。”
“撇开主观判断比较强的这方面不谈,我只在意一点,为什么别人都有搭档,可就她没有?这不合理。”
当然其中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或者说,受“成绩越差的人学号排名就会越往后”这种传统观念影响的人太多了,他们一时间真的没办法把这个一看就是全班吊车尾的32号和刚刚那道天籁之音联系在一起:
“我还觉得她一个32号唱得好也不合理呢。”
“也不至于把一个素人捧到这么高的级别上,传媒大学历年的期末考试视频不都会放在官网上吗?我刚刚已经看了前两年的回来了,她的表现虽然不差,但也绝对好不到这个地步,刚刚肯定有人给她调音,还是看看她接下来的独唱表现如何吧。”
系统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的发展,终于在心里对施莺莺心悦诚服地竖了个大拇指:
她算得太准了。
自从这段代码交到它手里之后,施莺莺可以说就完全失去了对它的操控权:
她不能判断第一部分什么时候开始运行,也不能判断第二部分什么时候开始生效,而这对她的全盘计划而言,都是致命的漏洞所在,不管哪个环节出现了时差,都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果第一部分开始得晚上那么几分钟,那么点进这个直播间的人,就没有办法听见工作人员对她“没有搭档”的疑惑,自然也就不会有后续的这部分争论和好奇。
如果第二部分开始得早上那么几分钟,原本该源源不断涌入直播间聆听她的歌声的人,就很有可能半道拐去这些视频里,不会来直播间被科普“这是一场没有搭档的合唱”的异常之处,也就不会帮她说话。
可如果将所有视频公布到网上的代码运行得稍微晚上一些,那么看不到这么惨烈的对比现场的观众们,就会自己去找别的代餐,进而降低对她的兴趣,这次直播也就只会像乍现的昙花般,热闹过后就消失了,哪里还有这么大的后劲儿呢?
果不其然,几分钟过后,传媒大学的官网、公众号和官媒等各地,便陆陆续续地有了与此事相关的留言:
“你们正在进行的音乐剧电影《莎乐美》的试镜,真的合理吗?为什么有人明明在合唱环节却没有搭档?”
“巧了,我也在看这个。别的不问,我就问一件事,1号竟然在唱功上比不过32号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说明贵校的按成绩排列学号的方式已经失效了呢?”
“给32号一个机会吧,我的舍友说他死前想看到32号的莎乐美公主。”
“我作证,我就是他舍友……我靠,我还真的是?!”
负责管理留言的人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这些评论,立刻抄起旁边的座机,打算接通这个音乐剧电影试镜组联络人的电话:
不该啊,按照谢导这些年来行事稳健的作风,她又不缺这点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