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

吃了饼子, 一家人有了干劲。

“爹, 咱种秋玉米吧?”

“好, 咱家有种子, 可以多种一点……”

林知山准备下大力气。

村民们见了, 也跟着学。

还有胆大的找到队里,想把自留地要回来, 就说:“队长啊, 瞧瞧那地里, 长满了杂草,都快荒废了!”

生产队长不敢做这个主,就跟老支书商量。

老支书说:“当初收上来,我就不赞同,现在可好赶上自然灾害, 没有存粮不说, 连个活动余地都没了。咱这是山里, 跟山外不一样, 本来就没多少地,那山旮旯里也长不出庄稼来, 不如给社员们, 让他们自己捣鼓去……”

“那公社里会不会说事儿?”

“说事儿?想说事儿的话, 就给咱调救济粮来……”

老支书拍了板。

赶在秋庄稼栽种之前,就把自留地还给了各家各户。

这一下, 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山坡上虽然不长庄稼, 可好好耕种一下, 还是能见到粮食星星的。

消息传到公社,有默许的,也有反对的。

这时候,上面正想着法儿解决粮食问题,对开荒种地还是支持的。再说,山区跟平原不一样,能长出庄稼就行,哪有那么高的要求?

当然,老支书和生产队长还是受到了批评。

社长说:“你们靠山村,有想法可以提嘛,咋这么无组织无纪律?提前汇报一下不行啊?”

老支书和生产队长耷拉着脸,接受了批评。

可回到村里,一颗心算是放到了肚子里。

只要有吃的,挨顿吵算啥?

*

有了自留地,林知山一家又扑腾开了。

除了种玉米,还把那边边角角栽上了南瓜、冬瓜、葫芦,只要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了。

林小婵算了一笔账,若是收成好,这个冬天就好过了。到了来年春天,再孵一窝小鸡小鸭,养几只兔子,日子就滋润起来了。

林知山和李秀竹也乐呵呵的。

这一阵子,大根和二根每天都能捉到一只山鸡,天天吃肉,浑身都是劲儿,干活也不犯晕了。

小根还抹着小嘴,悄悄说:“爹,这山鸡是不是都跑咱家来了?”

“来了好啊,咱顿顿都有肉吃!”

一家人藏着掖着,生怕被人知道了。

可那香味哪里掩得住?村民们还是闻到了。

一到吃饭点,就有人瞄着。

还有亲戚带着孩子来敲门,说是借东西的,可来了就不肯走。林小婵就跟弟弟一起端着野菜糊糊,大口大口地吃着。

反正,平日里吃的就是这个,给人家看看也好。

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传言:“林知山家有山神护着,运气好得不得了!”

这话听着高兴,可烦恼也跟着来了。

村民们见林知山家收了玉米,就来借种子。

林知山很为难。

就那么一点玉米,一旦开了口,用不了半天功夫就没了,闹不好还会得罪人。

林小婵就问:“爹,队里有没有玉米种子?”

“有啊,今年收了一些,都在库里堆着呢!”

“唔,那就好!”

当天下午,大根和二根一起动手,把剩下的玉米棒子全部磨成了玉米粉。

这样,就没人来借种子了,玉米也保住了。

林小婵心说,虽然自私了一点,可也没办法啊。

山民们纯朴,可也挡不住眼红的。

*

一场小雨过后,秋玉米种上了。

不过几天,就冒出了小苗苗。

兄妹三个天天去地里晃悠一圈,检查苗苗的长势,顺带着弄只山鸡回去。

林小婵心说,这么吃下去,会不会把山鸡吃没了?

为了细水长流,就把视线转到了野兔身上。

夏日草肥,那兔子也肥,逮几只圈养起来,也能转移一下村民们的视线。

她跟大根一说,林大根就来劲了。

“小婵,这野兔可不好逮啊!”

那兔子狡猾得很,跑得又快,一般人抓不住它,除非用猎仓打。可村里有要求,说山里有珍稀动物,不能随便打猎。

林小婵自有办法。

“哥,咱们可以用网子啊,只要找到野兔的活动踪迹,就可以设下埋伏!”

要说,山里的野兔并不算多,大多在灌木丛林间活动,昼伏夜出,喜欢在田间地头蹦跶,专门祸害青菜萝卜,很不好捕捉。

“那就去地头看看!”

兄妹三个去了菜地,果然发现了野兔留下的痕迹。

“哥,上哪里找网子啊?”

“去问问太爷爷!”

林世风一听要逮兔子,就哈哈大笑。